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80148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8
《年、月、日的认识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月、日的认识》教案课题名称:《年、月、日的认识》科 目:数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与技能: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学习者分析:
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用具:自制年历、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40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欣赏完歌曲后吧,教师总结,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速的奔跑,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认识年、月、日。(师板书课题《年、月、日的认识》),我们要把握好这40分钟,真正学好这节课所学知识。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1.合
3、作探究,认识月、日:1)观察2014年年历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你的年历完成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②、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③、你的年历二月份有多少天?2)师总结:一月中有31天的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3)利用去拳头法识记大月和小月,2.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的运动规律,认识年。师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3、区分平年和闰年:①观察2000年----2014年年历中2月份的天数总结哪几个年份2月份的天数是28天,哪几个年份2月份的天数是29天.②学生总结:2000年、2
4、004年、2008年、2012年2月份的天数是29天。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月份的天数是28天。③师小结:2月份有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有29天的是闰年。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先看年份是单数还是双数,再看年份能不能被4整除。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果是整百年数,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1、填空:①、一年有( )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②、二月,平年是( )天,闰年是( )天。③、1月、3月、5月、7月、( )月、
5、( )月、( )月,都是大月。( )月、( )月、( )月都是小月。④、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⑤、国际劳动节是(),国际儿童节是( ),国庆节是( ),植树节是(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87年1986年1989年1999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11年2018年2028年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出示2014年的年历,学生观察后,师提出问题:课后自己制作一张2015年的年历。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师:不知不觉中40分钟转眼间过去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吗?(生谈体会)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有关时
6、间的名言,希望大家记在心里,在今后一定要珍惜时间,做好时间的主人。(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附:板书设计:《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一月中有31天的是大月。小月:有30天的是小月。平年:2月份有28天的是平年,闰年:2月份又9天的是闰年。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先看年份是单数还是双数,再看年份能不能被4整除。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果是整百年数,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年、月、日的认识》教学反思: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教师该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就对我上的
7、《年、月、日的认识》一课,谈谈我的一些思考。本课分四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一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观察年历卡,主动探索年、月、日的知识。三是巩固拓展,推向生活。四是拓展延伸,回归生活。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学生尽管不是妙语连珠,知识面也不是很广,但还是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究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