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案

《刷子李》教案

ID:37979399

大小:19.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7

《刷子李》教案_第1页
《刷子李》教案_第2页
《刷子李》教案_第3页
《刷子李》教案_第4页
《刷子李》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刷子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刷子李》教案江西省婺源县紫阳一小:何晓明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要抓住课文中具有语文的核心教学价值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读、思、品、写、议,在明白课文说什么的基础上,掌握课文怎么说,让学生言意兼得,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版本:人教修订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通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3、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

2、法。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传说。(一)、课件出示粉刷匠的图片,了解粉刷的脏。(二)、师引出传说:在天津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粉刷匠的传说,这个粉刷匠的名字叫刷子李。这是个怎样的传说呢?(三)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四)、学生概括刷子李粉刷技艺的特点:美、穿黑衣、没白点。(抓住“必”和“绝”两个字,体会刷子李次次如此,绝无例外。)(五)、师:面对这个神奇的传说,你信吗?(六)、学生质疑传说。(七)、出示课文第二

3、自然段,指名读。(抓住“行内”和“行外”两个词,体会所有的人都不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粉刷匠与刷子李的传说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刷子李的传说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二、初读课文,验证传说。(一)、一边是所有的人都怀疑这个传说,一边是大家之间口口相传,这个传说到底是真还是假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曹小三一起去看一看他的师傅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看一看这个传说到底是真还是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23课,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二

4、)、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传说可信吗?如果可信,划出文中和传说相符的语句。(三)、学生自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对传说的验证,使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下一阶段的细读做好准备。】三、细读课文,品味传说。(一)、品味刷子李粉刷的美。1、课件出示: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2、交流:“

5、和”字的读音3、抓住“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两个词语体会刷子李粉刷动作的美。4、抓住“天衣无缝”体会刷子李粉刷效果的美。(二)、品味刷子李粉刷时穿黑衣、没白点的神奇。1、课件出示:每刷完一面墙,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衣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2、师:如果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白点,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3、学生交流。(师注意引导学生和刷子李的衣服进行对比。)4、抓住“搜索”体会曹小三看得仔细。5、抓住“每刷完一面墙”体会曹小三搜索的次数之多。6、师小

6、结: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仔仔细细地搜索,可是我们竟连芝麻大小的粉点都没看到,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此时此刻,对于这个传说你信了吗?7、学生交流。(三)、体会故事的曲折,进一步感悟刷子李粉刷技艺的神奇。1、师:故事写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吧?刷子李粉刷的美,我们看到了;穿黑衣,我们看到了;至于白点,我们也仔细搜索了,确实没有啊!作者还有什么可写的。2、课件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3、指名读。4、师:这一次,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面对这个白点,你对那个传说还信吗?5、学生质问刷子李。6、抓住“轰然

7、倒去”、“不敢说”、“不敢看”、“忍不住”体会曹小三复杂的心情。7、面对我们的质问,面对曹小三复杂的心情,刷子李是怎们说,怎么做的?8、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9、指名读。10、师:经刷子李这一提醒,我们发现刚才好不容易找到的白点竟然只是一个(生:小洞。)面对这个小洞,你信那个传说了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自信,大声地把这个传说告诉人们。11、学生带着自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2、师:此时此刻,你们是否更加敬佩刷子李的粉刷技艺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崇敬之情,告诉大家刷子李神奇的粉刷技艺。13、学生

8、带着崇敬之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四)、体会“一波三折”的写法。1、师: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这曲曲折折的线条,这既是我们读书时的情感线,又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线索。谁能借着板书,体会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的写作奥妙。2、学生交流。3、师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好比坐过山车,总是向上,向上,就没意思了,只有向上,向下,再向上,又向下,才显得刺激、紧张。【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文本深处,深入品析具体的语言,在信与不信的辨析中,感受刷子李神奇的粉刷技艺,领悟作者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做到言意兼得。】四、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