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叶继红: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第36卷№12,2010Vol136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3叶继红摘要: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
2、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关键词:失地农民;集中居住;文化适应文化是适应的产物,当具有某种文化的群体广。根据江苏“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安排,遭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就会发生适应的问在未来20年至25年内,全省目前约25万个自题,即所谓文化适应。①农民集中居住也会面临然村,将逐步撒并为4万多个“规划居住点”。文化适应的问题,相比于农民原先分散的居住方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式,集中居住涉及村落的整体搬迁改造和农民的基于以下视角:第一,关于农民集中
3、居住的模式空间位移,需要从文化适应的角度来研究。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农民集中居一、问题的提出住区分为:城郊型居住小区(本文所指的农民集中居住就是这一类)、小城镇居住小区以及中农民集中居住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心村居住小区;②或者分为异地城市社区、就地定阶段,为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而城市社区、“就近并点”乡村社区、“迁弃归并”提出的。“农民集中居住”来自苏南“农村三集乡村社区。③第二,关于农民集中居住点的空间中”实践。2001年前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布局研究。针对不同聚集点的规模和功能(单富裕乡镇出现了“三集中”试验:“农民集中到纯居住功能、商业混合功
4、能和综合功能)特点,镇区居住”、“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需要采取不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经营集中”,其中以江阴新桥镇最为典型。新桥方式。④第三,关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动力机制研镇的“农村三集中”,就是把全镇1913平方公究。农民集中居住离不开一定的动力,既有利益里分为三大功能区: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7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513平方公里的居住商动力和产业动力,同时也有制度阻力、农民排斥贸区。200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力和资金阻力,表现为一个动力系统。⑤第四,主义新农村”,江苏的“三集中”做法和中央文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存在的问题研究。农民集中居件精神相契
5、合,这一做法随即在全省大面积推住受到一定的障碍因素影响,表现为生产方式障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新市民的文化适应:以失地农民为例”阶段性成果(09BSH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阶段性成果(09YJA840031)作者简介:叶继红,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江苏苏州,215123)。①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关于文化适应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拉尔夫·林顿(RalphLinton)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J.Herskovits)等人于2
6、0世纪30年代在共同起草并发表的《文化适应研究备忘录》(Memoran2dumfortheStudyofAcculturation)中首次提出的,即“当具有不同文化的各群体进行持续的、直接的接触之后,就会导致双方或一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迁”,这一现象被称为文化适应。②韩俊,秦中春等:《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索与效果》,《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253期。③曹恒德,王勇等:《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规划师》2007年第2期。④伍锡论:《苏南农村集中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以常州新北区西夏墅镇为例》,《小城镇建设》2008年第2期。⑤郭丽丽,蔡曈等:《农民集中居住的动力机制
7、及途径探讨:以江苏省为例》,《资源与产业》2009年第1期。·61·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第36卷№12,2010Vol136碍、搬迁成本障碍、配套能力障碍、产权制度障土地的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便意味着他们世代碍,以及思想文化障碍。①第五,关于农民集中习惯了的自然经济也会随之结束,转而求助于非居住后的生活变化研究。如,集中居住后,农民农经济和市场经济以谋生。生活成本提高,②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③案例1:但农民人际网络拓展不足等。④D女士今年30多岁,家住南京江宁区,以上构成了研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