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

ID:37937699

大小:537.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3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_第1页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_第2页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_第3页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_第4页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3卷第2期v01.33。No.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哪_Iald互瓠c}ljllqNo助aluniv∞ity(Pl】i10s叩hyandsocialscier耽s)2001年3月MaIch,2001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方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摘要:清末十年闰,上海报刊业发展迅速。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民办报刊比重大,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制度化的公共媒介,民报的勃兴,是报刊经营趋于民间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此一时

2、期上海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使整个社会的舆论表达在传统模式之外又建立起一种新的报章代言一灌输模式。这一模式及其所荷栽的公众舆论,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公共性、批判性等特点。关键词:报刊;民间化;公共领域;公众舆论;报章代言一灌输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报刊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报刊经营运作的民间化趋势逐步增强。由此,促使一大批华资民办报刊快速崛起,并一举在报刊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制度化的公共媒介,民报的勃兴,对

3、此一时期上海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以及公众舆论的生成和表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此略加论析。一、报刊经营的民间化与民办报刊的勃兴近代上海因地处中西文化会通的前沿,信息流通便捷,加之政治生态环境特殊,报刊业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19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相继在沪创办英文《北华捷报》(1850)、《字林西报》(1864),中文《六合丛谈》(1857)、《上海新报》(1861)、《万国公报》(1868)、《申报》(1872)等报刊,首开近代上海报刊业的先河。自70年代起,陆续有国人自办报刊

4、问世。其中,最早的当推容闳与上海县令叶固之等人创办的《汇报》(1874);此后又有各省旅沪商帮在上海道冯竣光支持下所创办的《新报》(1876)等。据统计,186卜1895年,上海新创办的中外文报刊(含更名者)达86种之多,几占同期全国新办报刊总数的二分之一。山甲午以后,由于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变法思潮的影响,以《时务报》为代表的一批维新报刊勃然而兴,上海的报刊业呈加速发展的态势。1895一1898年,全国各地由华人自办的中文报刊共有94种,其中上海一地就有40余种。o戊戌政变后,上海的报业虽也一度受

5、挫,但很快便迎来了“新学书报最风行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190l一1911年间,上海先后出版的各种日报与期刊,总数不下100种。o收稿日期:2000年9月6日44万方数据如果说甲午前的报刊,非为外报,即属官报或半官报,办报人或系外人,或有官方背景作依托;那么,维新运动以后,特别是20世纪初,上海报刊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报刊运营的民间化趋势不断增强。所谓民间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办报人多以在野的士绅、商人、新型知识分子等民间人士为主体,并采取各种非官方化、社会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运营。首先,办报宗

6、旨立足于民。甲午前的报刊,外报报导的重点是地方商业信息或宗教活动,意在便于外商的商贸往来和传布上帝的“福音”;而华资报刊,记载传录的除谕摺外,亦多为习闻习见之事,不啻为变相之“朝报”。与此二者不同,2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报刊,或积极传输西学新知,或注重开化风俗,或瞩目商情实业,或致力于宣传政治变革,虽然宗旨不一,但揆其立意,无不以作为民众的“向导”与“喉舌”为指归。其次,办报资本来自民间,报馆馆政相对独立。民办报刊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0一是稻人筹资,如<时报>;二是同人集资,如《二十世纪大

7、舞台》;三是招股集资,。照有隈公司办理”回,如<警钟日报》;四是接受社会捐款,如《竞业旬报》。当然,一份报刊的筹办与维持,往往采取多种筹资方式。以《中国女报》为例,它除了公开招股集资外,还接受社会捐助。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资本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但报刊的编辑经营权一般多由报馆经理、主笔掌握。这也就意味着报馆馆政与用人权相对独立,基本不受外界势力的干涉。即便某些报刊如早期的《苏报》、《国民日日报》、《民吁日报》等,为“免婴国内政治上之暴力”@,曾以外人的名义登记,但究其实,这些报刊的经营业务完全掌握在国

8、人手中,不受外人的控驭。再次,报刊的信息来源趋于多元化。主要途径有:其一、采译外报的消息。清末,流通于上海的外报(包括在各国本土发刊的外报)种类繁多,消息灵通,成为华资民办报刊的重要信息源。当时“华报所得紧要消息,十八九均自外报转译而来”。@其二、派设访事员,独立采编新闻。20世纪初,新闻业卓然成为新事业,往昔乏人问津的报馆主笔、访员之职,一时竟成为文人学子的时尚之选。访员之派设也因之由本埠扩大到外地、甚至海外。由此,报刊新闻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大为提高。其三、向社会征稿,并冠以“征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