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

ID:37917525

大小:280.8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02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_第1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_第2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_第3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_第4页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试题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该句运用比喻手法,“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

2、,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作者的复杂感情 (文中“闲人”的含义)(1)漫步悠闲(2)赏月喜悦(3)贬谪悲凉(4)人生感慨(5)旷达胸怀中考试题小练手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

3、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2.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

4、下苦秦久矣。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为天下倡,宜多应者。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

5、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

6、的兵变过程。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哉!”……行收兵。比至陈,……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甲)(乙)两段文字,都

7、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

8、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①陈涉对暴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