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13858
大小:7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2
《“移动的桃花源”——不合时宜的“绘事”与“画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移动的桃花源”——不合时宜的“绘事”与“画意”2011年11月30日09:11:02 作者:鲁明军 来源:艺术国际字号:【大中小】 引言如何进入当代:视觉考古与心态史的交界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被“当代”、“当代艺术”诸如此类的概念和术语所困扰。何为当代,如何进入当代,已普遍成为很多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当代艺术界的焦虑和犹疑所在。我们经常听到的解释是,当代不是时间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意即前卫性、反抗性、批判性、反思性,等等。窃以为,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定义或许反而狭隘化了“当代”本身所具有
2、的丰富内涵。 譬如,在意大利学者阿甘本(GiorgioAgamben)的“当代”论述中,便恰好回避了上述这样一套硬性的界定,真正开启了“当代”之多元意指。阿甘本援引了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在法兰西学院讲座时的一则笔记中所说的,当代就是不合时宜(Thecontemporaryistheuntimely)。实际上,“不合时宜”一词最初源自尼采1974年的著述《不合时宜的沉思》。尼采告诉我们,真正当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就是不合时宜的
3、(inattuale)。但正是因为这种断裂与时代错误(anachronism),他们才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去感知和把握他们自己的时代。阿甘本指出,所谓当代,就是一种与自己时代的奇异联系,当代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更确切地说,当代是通过脱节或时代错误而附着于时代的那种联系。反之,与时代过分契合的人,并非当代人——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由于与时代的关系过分紧密而)无法看见时代;他们不能把自己的凝视紧紧保持在时代之上。[1] 显然,这里所谓的不合时宜,绝非前卫性、反思性、批判性几个词所能涵盖的。相对后者,这一解释更
4、具开放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阿甘本看来,当代性通过使当下变得古老(Archaic)而把自己铭写在当下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在最现代、最新近(的时代)中对古物的标记和签名有所感觉的人才是当代的。“古老”的意思近似于arkhé,也即起源。但起源不单位于编年时间的过去之中:它与历史生成(historicalbecoming)当代且不断地在其中运作,就像在成熟机制的序列(tissue,织物)中继续活动的胚胎和成人心灵生活中的童年那样。因此,阿甘本认为,当下的进入必然以考古学的形式出现。然而,这种考古学不是向历史的过去退却,而
5、是向当下那个我们绝对无力经历的那个部分回归。[2] 正是这样一个界定,启发我尝试通过视觉考古的方式进入当代,也决定了我以此作为视角和方法进入肖克刚近年的创作。当然,之所以选择视觉考古,本身亦源于笔者对当代艺术史本身的些微思考和判断。毋庸说,今天任何试图以线性的逻辑和方式勾勒一条当代艺术通史的线索都是枉然。反之,单单某个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或许可以构成一部艺术史。这样一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视觉考古的方式,其话语的生成过程方可最大限度地得以考掘和揭示。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考古本身无疑更接近一种理性的分析和疏解,
6、而当代艺术或视觉文化的生成本身却并非一定是理性的数据罗列或策略计划,更多表现为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尤其是内在的心态变化更为复杂,亦更难把握。既然如此,那么视觉心态之考古如何可能呢?而这也是肖克刚所感、所思与所作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因此之故,笔者并未仅只停留在视觉考古层面,而试图将其与心态史结合起来予以整体性的考察。或者说,在视觉考古与心态史的交界处寻找一种分析和解释的可能。对于肖克刚而言,之所以选择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是因为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政治表态,也迥异于完全的媒介和修辞实验。在他看来,今日广为盛行的这两种话
7、语方式皆抽离了个体之心的自觉,而将艺术或绘画悬置于活生生的现实日常生活之上。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反思的结果。何况,这样一种基于心之自觉的视觉话语实验原本就便极为切近他的气质和禀赋,且植根于他多年的所感与所思。 回过头看,笔者之所以选择在视觉考古与心态史的交界处寻找一种可能,一方面是基于对当代艺术的本身的重新认知和理解,另方面实际上也是一种方法论的考察和探问。当然,回到视觉考古,并非是拒绝阐释,而是将阐释内化于考古的过程中。[3] 一“移动的桃花源”:从“身体的山水”到“内心的风景” 为什么是“移动的桃花源”?看
8、到这个题目,或许都以为无非是以油画的方式临几幅古代山水而已。但在这里,我要声明的是,对于肖克刚而言,并非如此。窃以为,“移动的桃花源”并非是一种消费符号的制造,亦非一种流行图像的转译,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意象的形塑,亦是一种心态和心境的体认与表征。 对于这个系列作品(近作),肖克刚称其为“内心的风景”。[4]这显然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说法,一方面它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