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儿抗生素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现状介绍1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肺炎作为最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仍是目前我国婴幼儿发病与死亡的首位原因呼吸道感染目前仍以经验治疗为主,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合理用药的前提1.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004应用误区2过多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联合应用和较多使用昂贵的抗生素经验性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2.方峰.儿童医院感染现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中华儿科杂志.2011,49:88-91.合理用药的前提正确诊断(个体化)对药物的认识用药原则的掌握(分级管理)呼吸道
2、感染的全面诊断感染部位的判断感染病原的判断病情严重度的评估高危因素的评估呼吸道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喉炎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1.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004呼吸道感染的全面诊断感染部位的判断感染病原的判断病情严重度的评估高危因素的评估ARI的常见病原3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病毒:RSV、流感、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等非典型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其它:真菌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
3、科杂志。2007,(45)病原学判断依据(1)---资料与经验(CAP)3肺炎链球菌是出生20d后各年龄期小儿CAP的首位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b型)主要见于3个月~5岁小儿而肠杆菌属、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6个月以内小婴儿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病原学判断依据(3)---临床特点没有一项临床指标可肯定细菌或病毒感染病程越长、年龄越小,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可能性越大2不同病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具有各自的一些特点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
4、中华儿科杂志。2007,(45)病原学判断依据(3)---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诊断指标对判断细菌或病毒或支原体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CRP、ESR、血氧饱和度等书上应该有影响CAP病原检测结果的因素3年龄与季节年龄是小儿CAP病原诊断最好的提示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定标准的非同一性地域、年代和社会经济研究期间同时存在某种病原的流行20%~60%CAP病例无法作出病原学诊断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病毒病原学:确诊3标本方法NP
5、A或痰病毒分离血双份血清抗体测定(IgG滴度升高4倍以上)NPA:鼻咽吸出物(脱落细胞)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病毒病原学:快速诊断3标本方法NPA或痰病毒抗原检测(ELISA,DFA)病毒核酸测定(PCR,RT-PCR,Geneprobe)血血特异IgM(IgMcapture,IF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肺炎支原体:确诊3标本方法NPS或痰支原体分离血双份血清抗体测定(IgG滴度升高4倍以上)NPS:鼻
6、咽分泌物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肺炎支原体:快速诊断3标本方法NPS或痰支原体抗原检测(ELISA,DFA)支原体核酸测定(PCR,Geneprobe)血血特异IgM(IgMcapture,IF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困难,主要是取材问题;肺穿刺培养是诊断细菌性肺炎的金标准,但患儿和医生均不易接受。咽拭子意义不大;痰取材困难,且易受咽部细菌污染书上应该有呼吸道感染的全面诊断
7、感染部位的判断感染病原的判断病情严重度的评估高危因素的评估不同年龄期小儿CAP病情严重度评估3年龄期轻度CAP重度CAP婴幼儿腋温<38.5℃腋温≥38.5℃呼吸增快,但<70次/minRR≥70次/min(除外发热、哭吵等因素影响)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紫绀、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年长儿正常进食拒食腋温<38.5℃腋温≥38.5℃呼吸增快,但<50次/minRR≥50次/min(除外发热、哭吵等因素影响)鼻扇、紫绀、呼吸呻吟无脱水征象有脱水征象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
8、7,(45)呼吸道感染的全面诊断感染部位的判断感染病原的判断病情严重度的评估高危因素的评估认识呼吸道感染个体4--高危因素早产儿和低体重、出生时窒息和羊水吸入;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经常感冒或患肺炎;原有先心等心肺疾病、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慢性疾病等4.杨力群王明月等.儿童肺炎、重症肺炎及肺炎高危儿的临床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