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

ID:12330656

大小:9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6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1页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2页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3页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4页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小儿临床合理用药学习指导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由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程度不够、不适当的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儿科用药复杂化的局面,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用药,如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适应症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失当,用药方法不当等等,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我国现有小于14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耳毒致聋及其它不良反应。因此,小儿用药安全已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社会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儿的生

2、理特点和用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科学合理的用药,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儿的生理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小儿用药的特点、小儿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小儿用药的不良反应、小儿合理用药。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这就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用药包括诊断、处方、标示、包装、分发以及病人遵医嘱治疗的整个过程。病人的依从性是指患者能否遵医嘱,与使用是否方便、不良反应轻重、医师的负责态度等因素有关。二、合理用药的意义

3、和目的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不仅微观到每个人,而且宏观到整个国家和社会;不仅发挥经济效益,还要发挥社会效益。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第二节、小儿的生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各系统和器官未成熟,新陈代谢旺盛,水盐转化率较成人快,但对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功能都较成人差,应用利尿剂时易产生电解质紊乱。2.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身体总水量和细胞内液量较成人高,脂肪含量比例较低。3.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不仅存在量的差异,也可能有质的区别,对药物的敏感度高于成人。所以成人疗效较好的药物,对小儿都

4、不一定可用。4.小儿病情较急,病情变化快。5.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生长发育特别快,一般情况下体重可以增加3倍。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体重多少来决定用药剂量。6.生理解剖特点:由于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而忌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过度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二、解剖生理特点我国现有小于14岁的儿童近4亿,且多为独生子女。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六期:1.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

5、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28天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4.幼儿期:自一周岁至满三周岁之前。是患先天性遗传疾病、消化紊乱和营养性疾病、传染病、中毒和感染性疾病。5.学龄前期:自三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此期小儿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急性传染病及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6.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前。7.青春期:自11-12周岁至约满18周岁。第三节、小儿药动学与药效学的改变一、小儿的药动学特点1.药物吸收的速

6、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小儿处于发育阶段,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通透性强,吸收率高,胃排空迟缓,多数药物吸收增强,如小儿对丙咪嗪、氯硝安定、巴比妥类等的吸收比成人要快得多;还有的药物吸收不规则,如对氯霉素;有的药物稍一过量即易引起毒副反应。据资料完整报道,小儿服用水杨酸易引起胃穿孔,皮质激素可引起肠粘膜坏死。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吸收不完全;另外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经皮肤给药或粘膜

7、(鼻腔、口腔、直肠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效,也要注意有些药物局部应用过多即可引起中毒。有报道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可致小儿碘过敏,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肿痛。由于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而降温的药物,如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等)不适合小儿应用。2.分布2.1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空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2.2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肪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小儿血浆蛋白对药物的结合力较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