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

ID:37904281

大小:75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02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_第1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_第2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_第3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_第4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析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二)如前所述,我们分别讨论了“分析-综合思维”,“分析方法”以及“形象分析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本文我们继续对“逻辑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在解题中的应用进一步展开讨论。四.“逻辑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在高中物理解题研究中,我们把利用物理概念、规律,对形象思维的结果——形象情景(或“内象”)实行的分析-综合法,简称为“逻辑分析法”。例如通过逻辑分析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包含着力、速度、牛顿定律、功能关系,在电学过程中包含着电功、电势能及其相互关系、电磁感应定律等等。实际上,逻辑思维起始于对形象思维确认-

2、递升而来的“形象图景”,或者形象图景就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或切入点、突破口。逻辑分析的目的,进一步弄清物理实体、状态、过程的内部本质,发现和构建已知量、待求量的必然联系,亦即对已知量、待求量做物理层面的各种分析过程,如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功能分析、冲动分析、量子分析和系统的能量、动量、质量、电荷等是否守恒的分析等等。进而,根据概念的物理含义和适用范围,判断所需概念是否正确,根据规律的适用条件,确定某个物理规律是否可用。在比较、归类基础上,应用由因导果、执果索因、简单模仿、类比模型、变换等效等方式,搜索和打通解题思路;根据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公式、二级结论

3、等,发现和确定已知量、过渡量、待求量等的关系,最终获得解题所需的具体方程、不等式等组合。图3—2—1图3—2—2仿前所述,以逻辑分析环节为起点的逻辑思维阶段,实则为了解决一个所求习题的“定性”问题。具体地,逻辑思维(构思)阶段,即通过对“习题反映”提供的图景信息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根据用恰当的物理概念、规律,发现、抽取联系已知量、未知量的本质特性及其联系,目的在于构建起诸如运动学公式、牛二定律式、能量守恒式、动量守恒式等组合。为了以后方便讨论,我们把这种“组合”,试称为破解习题的“逻辑方案”,或视为逻辑思维成果的“意象”。例如;一根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

4、O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外力把小球提到图3—2—1所示位置,使绳伸直,并在过O点的水平面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从静止释放小球,求小球通过O点正下方时绳的拉力大小.解析:本题的实际解题过程如下:先作出运动的示意图和受力分析示意图如3—2—2所示,粗略勾勒出的形象图景,该题随之“审定”。⒈逻辑分析:以“图景”(默记已知数据等)为起点。⑴位置状态:坐标原点O,小球的瞬时初始位置中间位置A(l、30°)、终末位置B(l、-30°)、C(l,-90°);绳长(圆半径)l等。⑵运动过程,分为三个下落运动、绳长突变、圆周运动等三个子过程。⑶受力状态:A

5、-B只受重力;至B点时,增加拉力(斜向),合力作向心力;C点仍受重力、拉力,但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合力亦然。⑷运动状态:小球在A点初速度为零;A-B段加速;B点速度达到,方向向下;C点最大速度,水平向左。如何变化:在A-B段,直线“加速”;B-C,B-C,圆周变速。⑸能量状态1:在A点,重力势能;B点,(转动)动能加重力势能;C点,与B点类似。如何变化2:在A-B段,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在B点,机械能损失(速度减小);B-C段与A-B段类似。至于逻辑比较:亦主要是指习题负载与解题经验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讨论从略)2.逻辑抽象:⑴概念抽象:已知条件、,

6、由此挖掘出下落高度(隐含条件);至B点,绳长为圆半径,速度突变后仅余,的“正交”分力(直觉判断);待求未知为“小球通过O点正下方时绳的拉力大小”,还有动能、势能等。⑵规律抽象:机械能守恒,速度分解,向心力公式。⒊逻辑推理:即对抽象所得组合框架进行逻辑推理。在A-B段,由于满足重力做功的条件,因而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应上式可以执行;在B点,则执行正交分解的规律;在B-C段,执行向心力公式去推演等。由此,在⑴⑶子过程,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从而mgl=mvB2/2①mvB′2/2+mgl(1-cos60°)=mvC2/2②在⑵子过程,由速度分解可得v

7、B′=vBcos30°③在C点,由牛二定律得④⒋逻辑应变(修正):联立以上四式成方程组,即得破解此题的——逻辑方案,确认无误提交给数理思维部分“求解”。若缺乏层层深入的分析,忽视悬绳“从伸直到对小球施加拉力”的暂态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而是对小球“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渐进过程,直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最低点速度,则必将导致解题的出错。这样是否无事生非,小题大做呢?答案是否定的。“分析方法”往往不是停留在单纯、机械、狭隘意义上,而是“广义”的,且贯穿于整个解题过程,与比较、抽象、推断、修正等环节交织在一起。通常所谓“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分析”,意义亦

8、在于此。逻辑分析,就是从物理本身的角度或视野出发,对当前“习题反映”(负载)的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