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

ID:15954470

大小:54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6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_第1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_第2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_第3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_第4页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一)山东平原一中魏德田本章从物理学的定义入手,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物理习题的解决和物理思维的规律等诸方面,作一粗略归纳和总结。目的在于,为爱好高中物理的年轻朋友们认识、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规律,并应用物理思维的思路、方法去解决一系列物理问题,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我们知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可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等五个分科。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物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推论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三部分内容。其中陈述性知识,指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推论性知识,指高中物

2、理的二级推论;程序性知识,指一系列对习题解决具有强大功能的重要论断。特别说明:《高中物理解题的知识储备》的第一、二、三节的内容,原拟定为《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一书之第九章的内容,终因嫌书太厚重,经再三斟酌忍痛摘除。第一节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一、运动的描述⒈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略)⒉时间和时刻:,其中表示末、初时刻。⒊位移:,其中表示末、初位置(坐标)。⒋速度:⒌平均速度:20⒍瞬时速度:即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⒎加速度;,其中表示末、初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均表示相应的时间。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3、)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图/v--t图/速度与速率/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㈠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x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x=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

4、)/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⑴两连续、相等时间T的位移差,Δx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⑵两非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特点⑴速度之比.⑵位移之比⑶等分时间的位移⑷等分位移的时间.㈡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抛点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山上比山下小,方向竖直向下。20㈢竖直上抛运动1.

5、位移:x=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x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点出发再返回到抛点的时间)⒍(1)全程处理法: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0,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法: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v0=vt,速度等值反向,且t上=t下,上升、下落时间相等。*⒎加速度、速度的测定:若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纸带等)的连续相等

6、时间内的位移x1、x2、x3、x4、x5、x6等,则a=〔(x4+x5+x6)-(x1+x2+x3)〕/9T2,。三、相互作用力㈠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弹力:F=-kx胡克定律,方向沿形变恢复方向,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m)。*两个弹簧的串、并联:,3.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为摩擦因数N为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注

7、:(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一般视为fm≈μ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㈡力矩1.力矩:M=FL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此处N·m≠J20㈢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一般情形:F=(F12+F22+2F1F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