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预案)

灾害应急预案)

ID:37877338

大小:5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1

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害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目标任务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2.编制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武义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3.适用范围在本镇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

2、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二、基本情况1.本镇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31个行政村、 耕地总面积15590亩,其中水田1421亩;农作物面积3817亩;现有户籍人口13104人4882户。 2.本辖区内共有河流2条,水库49个,桥梁2座,分别分布在白鹭溪和武义江。                 。3.本辖区内共有企业278家,分别分布在镇岗头工业区及各村。       。三灾害风险1.本辖区有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个,分别位于本辖区内的杨垄、徐主

3、。如发生灾害,需紧急转移安置 1个村,共29户67人。2.流经本辖区的主要河流2条,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紧急转移安置本辖区内危房、工棚。四、启动条件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1.发生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在本区域内,因灾死亡1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上;倒塌房屋10间以上。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

4、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五、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1.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镇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镇长查立军任总指挥,镇分管民政的党委委员兰金新任副总指挥,朱铁勇、张子连、徐国花、郑翠娇、王韶青、徐跃、杨子洪、严华、周智慧、朱俊阳、曹晓阳等为成员。民政办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在镇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类灾害的救助、救济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参与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2.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职责(1)做好非常态下自然灾害的救助、救济综合协

5、调工作。(2)会商、分析、评估灾区形势,提出对策;协调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3)听取灾区救灾工作汇报。(4)收集、汇总、报告、评估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救灾工作情况,通报灾情,向上争取支持。(5)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3.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民政办: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救助救济、恢复重建、社会捐助、组织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等工作。供电所:指导灾后电力供应恢复工作。学校:帮助灾后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帮助做好校舍恢复重建。派出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财政办:负责

6、救灾资金安排、拨付和监督检查。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预警;指导地质灾害点监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水利管理站:掌握、发布汛情、旱情,组织、协调、指导全镇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责组织指导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卫生院:参加灾区救灾救助、负责抢救伤病员;开展传染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监督测,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扩散和蔓延,保证饮水和食品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医生赴灾区开

7、展心理危机干预。林业站: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广电站:负责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工商分局:加强价格监督管理,保持市场价格稳定。邮政、移动、电信:负责组织协调灾区邮政通信的恢复重建工作。人武部:民兵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抢救、运送重要物资(重点是救灾物资)等任务。必要时,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六、应急准备1.应急安置和医疗卫生场所准备。本辖区内共有避灾点7处,可集中安置灾民400人;卫生院(服务站)5个,可紧急救治人。2.物质准备。与本辖区内

8、主要生活用品销售商建立应急供货协议,当应急救助物资不足时,向上级申请调拨。3.救灾装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需的救灾设备和装备。4.人力准备。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5.宣传、培训和演练。开展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