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63699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2013年四川省教师公招复习要点教育学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四川省教师公招复习要点教育学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活动文化;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的核心;经验主义学家洛克以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中国古代认为教育史领悟人生的根本,修身养性;孟子,性善论,通过教育找回“善”;荀
2、子,性恶论,通过变化本性而进行活动;卢梭,儿童应顺其自然地发展;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目的一词首次出现在这里;1985年,“四有,两爱,两精神”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牺牲精神,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6-04-12《义务教育法》颁发,于2006年修改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1999年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精神和能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激励、凝聚、约束;我国实行
3、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沿用至解放初期;1985年6月27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四制”指小学五年,初中四年;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建议》中指出教师应为专业性职业;“课程”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见于唐朝的《五经正义》;学科中心论它的出发点和中心点都是学科本身;儿童中心论它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来设计;社会中心论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4、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克伯屈主张尽可能地按照实际生活设计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把儿童学习的动机建立在四个方面:1社会动机(孩子有同其他儿童一起活动的愿望;)2建设动机(加工原材料,构建事物的愿望)3探索动机(好奇)4表演动机(欣赏和制作的愿望)综合课程(结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核心课程:以社会为出发点,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的活动作为组织课程的基础;显性课程、隐形课程(贾克森)在学校中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及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001年6月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改;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
5、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教学方法一、语言类讲授法、谈话法(提问、回答、评价)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直观感知类演示法、参观法三、实际训练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探究活动法(布鲁纳美国的“发现法”)四、情感陶冶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美国卢布姆“掌握学习教学法”分为:制定教学目标、测试、评价、矫正;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班级授课制源于清代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的,在赫尔巴特那里完善,在凯洛夫
6、那里形成完整的体系;道尔顿制是1920年美国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有疑难才请教老师,老师再予以回答,再给任务)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考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如口头提问、书面测验,老师可以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根据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可以选拔人才,排序;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7、看孩子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知、情、意、行驶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一定要有理想性、方向性);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932前道德阶段(0-4)他律阶段(4-8)自律阶段(8-1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两难故事)前习俗道德水平(惩罚与服从;个人工具主义目的发展)习俗道德水平(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后习俗道德水平(普遍性伦理原则,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道德教育理论(柯尔
8、伯格)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