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兰

《诗经》中的兰

ID:37863219

大小:391.4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1

《诗经》中的兰_第1页
《诗经》中的兰_第2页
《诗经》中的兰_第3页
《诗经》中的兰_第4页
《诗经》中的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ttp://www.sinoss.com《诗经》所记之兰是什么植物李正宣成都市武侯高中610043摘要:《诗经》所记之兰是什么植物,自晋代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解说为“其茎叶似药草泽兰”的植物以来,直到今天的诗经研究家,几乎都是一边倒,认为古兰不是兰花,是泽兰类菊科植物。本文主要从《溱洧》的内容、秉兰的时间、古今河南北部的气候和地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认为诗经所记之兰应该是兰科植物。关键词:诗经兰兰科植物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0.引言0.1诗经中记述人们利用兰进行活动的重要文献,目前只有《郑风•

2、溱洧》。而汉代《诗经》的四家传本现存也仅有毛诗在流传。但《郑风•溱洧》中关于“兰”的内容,目前却还保存了以下资料:①毛诗“溱与洧,方渙渙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覌乎?士曰既且,且往覌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②《韩诗》“士与女,方秉葌兮。”③《郑诗》“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从三个《诗经》的传本的记述看,这首《郑风•溱洧》中的“葌”“菅”或“蕑”是指同一草本植物“蘭(兰)”。但是,这“兰”究竟为何种植物呢?要弄清楚其植物特性,对《诗经》中这首

3、唯一记述古兰的重要文献,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搞清楚,不然,诗中的兰为何物,就不能够正确回答。下面,笔者就从分析《溱洧》所写的内容开始对《诗经》中的古兰进行辨识。1.0《溱洧》的内容是什么1.1《溱洧》的原文: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1.21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只要不抬出汉代经学

4、家的解释,仅仅根据诗句本身的描述让读者理解,人们就只会理解为青年男女春游、嬉戏求爱之类。然而汉代人韩缨在《韩诗章句》中注曰:“蕑,兰也。当此盛流之时,众士与众女执兰而祓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汉代人毛亨父子在这首诗前作序说:这首诗“刺-1-http://www.sinoss.com乱”,写的是“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而毛亨父子又在这首诗的“方秉蕑兮”下注曰:“初名兰曰蕑,当三月三日上巳之辰,人们执兰到溱洧水上,以祓除不祥”。1.22为什么一

5、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男女春游、交友的民歌,却被汉代经学家解释成了“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祭祀活动的祭祀曲了呢?是不是当代人愚蠢不如韩缨和毛亨父子,读不懂《溱洧》文字字面背后潜藏的“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文化内涵?当然不是。汉代是一个独尊儒术的时代,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及五德始终说对孔孟的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使汉代的儒学成为不同于原始儒家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合一的官方哲学。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学术成为经学附庸,思想只能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运转(引自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孙立《中国文学批评史

6、讲稿》)。董仲舒为了人们笃信“君权神授”,重新宣扬商周时代的崇天神学,极力推行祥瑞灾异、五行循环、黑白赤三统和赤统代白统等愚民迷信的虚妄邪说。他本人不但常常推测祥瑞或灾异的天意,而且像巫师一样求雨、止雨,把清正的儒学搅和得妖气十足,使得完全非宗教的理性儒学蒙上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因此,汉代一些儒家经典也都蒙上了神异色彩,比如《论语•先进》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一起陪老师孔子聊天,孔子要弟子畅谈自己有人任用时的志向,子路回答使百姓“有勇知方”(知方,即懂规矩),冉有回答“可使足民”,公西华回答

7、“宗庙、会同,愿为小相”,只有曾皙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在孔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的鼓励下,才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的回答和孔子的赞叹,现当代各种《论语》解释基本趋于一致,认为曾皙用形象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要把社会治理为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的志向,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孔子淡泊宁静的心态。然而曾皙的这个委婉的志向回答,在汉代竟然被王充、郑玄

8、解释为曾皙要“穿上祭服,自己担任祭祀中的神尸求雨”之类。汉代儒者蔡邕说:“《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楔于水滨,盖出于此。”汉代文人为了迎合统治者的统治的需要竟然把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设想当作汉代上巳节的源头(上巳节实际起源于汉代,是汉代愚民迷信政策的产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