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50284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1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
2、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
3、、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音赃(zāng)物箱箧(qiâ)制裁(cái)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ã)掠 2、释词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箱箧:小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荡然,完全弄光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五、快速默读课文,梳理结构,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
4、细细体味。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奇迹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3、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5、两个“强盗”指谁?当时两国统治者分别是谁? 英国和法国侵略者;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小额尔金7、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窃。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
5、写第二课时一、导入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世界
6、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3、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①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②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③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
7、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