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

ID:37846282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1页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2页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3页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4页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继续承担高二年级107班、108班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下达地教学指标,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1.学生自然情况:高107班现有学生60名。其中男8名,女生52名。属于我校高二年级的文科班中的第一层次的班级。高108班现有学生49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36名。属于我校高二年级理班中的第一层次的两个班级之一。2.高一学年考试的考试成绩:107班最高分107分,最低分32分,平均分88.03分,及格率55.74%。108班最高分140分,最低分65分,平均分106.44分,及格率90.00%。3.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必修(5)分

2、三章,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2、理科:选修II-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简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二)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2.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

3、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6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

4、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5.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目标要求(一)数学51.解三角形(约8课时)(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2.数列(约12课时)(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

5、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参见例1)。④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3.不等式(约16课时)(1)不等关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

6、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6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见例2)。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参见例3)。(4)基本不等式:。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二)选修II-11.常用逻辑用语(约8课时)(1)命题及其关系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

7、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2.圆锥曲线与方程(约16课时)(1)圆锥曲线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③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