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相通的灵魂与心灵的呼应_安德烈_纪德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相通的灵魂与心灵的呼应: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许钧内容提要法国20世纪作家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此间,纪德在中国不断地被介绍、评论和译介。他的一些主要作品更是被一译再译,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自不同译家。其思想和创作历程也逐步为中国读者认识、再认识。纪德在中国遭受过误解、曲解乃至批判,但是总的说来,这八十多年是中国学界对纪德不断认识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国学者对纪德的理解与把握,不是对法国文学界的盲从,也不是各种声音的简单回响,而是从各自的角度走进纪德的世界,表明对纪德的不同理解。无论是对纪德思想与
2、作品的评价,还是对作品的选择,中国学者都充分表现出目光的独特性和选择的多重性。关键词纪德译介传播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传播早在上世纪20年玉民是中国对纪德作品译介最多的两位具有代表代便开始了,据北塔的《纪德在中国》①,1923年第性的翻译家。盛澄华在上世纪40年代说“:纪德14卷第1期的《小说月报》上,沈雁冰撰写的“法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作家。”而在纪德离开这国文坛杂讯”首次介绍了“颇为一般人所喜”的作个世界五十年之后,翻译家李玉民这样说道“:纪家纪德的简要情况。从此,纪德开始了他在中国德是少有的最不容易捉摸的作家,他的世界就是
3、的生命历程。在这八十多年中,纪德在中国不断一座现代人的迷宫。”中国当代作家叶兆言几乎完地被介绍、评论和译介。他的一些主要作品更是全认同这两位翻译家的看法,他在《谜一般的纪被一译再译,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自不同译德》一文中写道:家。他的思想和创作历程也逐步为中国读者认纪德是记忆中谜一般的人物,他的书总识,再认识。此间,纪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遭受过是读着读着就放下了,我想读不下去的原因,误解、曲解乃至批判,但总的说来,这八十多年是或许自己不是法国人的缘故。从译文中,我中国读者对纪德不断认识和加深理解的过程。本体会不到评论者所说的那
4、种典雅。一位搞法文将结合纪德在中国译介和接受的情况,着重对国文学的朋友安慰我,说这种感觉不对,有些其中几个重要阶段作一梳理与分析。优秀的文字没办法翻译,譬如《红楼梦》,翻译成别国的语言,味道已全改变了。②“谜一般的纪德”在叶兆言眼中,纪德是个谜一般的作家。他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对纪德及其作品的试图把原因归结于翻译,认为翻译改变了“评论理解一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盛澄华和李者”所言的,也是他所期待的纪德的典雅。然而,181江海学刊2007.3这显然不是本质因素,仅仅是“一个借口”,他“面摸”“、无法真正走近”的作家,可从
5、上世纪20年代对纪德感到困惑,有着更重要的原因”。文中另一至今的八十年中,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始终试图段话引起了我们特别的注意:接近他,理解他,走近他的世界。我想自己面对纪德感到困惑,更重要的理解源自相通的灵魂原因,是不能真正地走近他,早在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就知道纪德了,那是文化大革如果说上世纪20年代初沈雁冰撰写的文坛命中,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个同性恋者的纪信息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纪德这个名字,那么张德很难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有趣的是,纪若名的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则是一篇真正试图德在中国人的阅读中,始终扮演着一个若即走近纪
6、德、深入纪德世界的研究力作,具有特别意若离的左派角色,早在20年代,他就被介绍义。盛成对张若名的这篇博士论文赞赏有加,称到中国来,到抗日战争期间,更是当时不多的“若名做了纪德的研究,她也就成了纪德的伯几个走红的新锐外国作家之一。打个并不恰乐”④。当的比喻,纪德对于我们父辈喜欢读书的人“纪德的伯乐”这一评价看似有些过分,但我来说,颇有些像这一代人面对马尔克斯和昆们从纪德给张若名的信中看到,张出色的研究使德拉,即使并不真心喜欢,也不敢不读他们的她不仅成了“发现”纪德的“伯乐”,更是赋予作家东西。③以“新生”的知音。纪德在读了张若名的
7、博士论文纪德的书读不下去,是因为“不能真正地走近后,给她写了一封充满感激的长信,信中这样写他”,即上文两位译家所说的,难以真正理解他。道:在叶兆言的这段话中,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纪德您无法想像,您出色的工作给我带来了之于中国读者的形象以及近八十年来纪德在中国多么大的鼓舞和慰藉。旅行归来后,我拜读的传播踪迹。确实,如叶兆言所言,早在上世纪了您的大作(我曾将它放在巴黎)。当时,我20年代,纪德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北塔在《纪刚好看完一篇登载在一家杂志上的文章,题德在中国》中,对纪德首次在中国“登场”的时间及为《写给安德烈·纪德的悼词》。
8、作者步马西20年代的译介情况有明确交代:沈雁冰在1923年斯及其他人的后尘,千方百计想证实:如果我第14卷第1期的《小说月报》上撰写“法国文坛杂的确曾存在过的话,那么已真的死去了。然讯”,谈到纪德;1925年第20卷第9期的《小说月而,通过您的大作,我似乎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