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ID:37820420

大小:370.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周小燕[内容摘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借鉴国际公认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文献COSO报告,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试图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文章采用定性分析法构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的基本框架和总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测评模型,以期有效地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首先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体系框架问题。对此,目前学术界公认

2、的最权威的是由美国会计学会(AA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0于1992年9月颁布的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里程碑式的纲[1]领性文件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6(简称COSO报告)。COSO报告包括三个目标,五个组成,即其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五个组成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此后,根据美国颁布的5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6(Sarbanes-OxleyAct),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5企业[2]风险管理整体框架6(EnterpriseR

3、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该报告将COSO报告的五要素扩充为八要素,是迄今为止内部控制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分别[3]于2006年6月和9月发布了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6和5深[4]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6,并先后在上市公司内部施行。2008年6月,118经济经纬5财经科学62012/5总290期[5]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以下简称[6]/基本规范0)。2010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

4、引6。这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理论界和实务界日益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评价问题。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而言,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能否合理地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以及内部控制的内容上。COSO报告(1992)认为,如果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地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财务报表可靠、遵守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则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COCO则认为/有效控制0取决于内部控制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IN-TOSAI(Inte

5、rnationalOrganizationofSupremeAuditInstitutions,国际最高审计机构组织)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三个标准:适时适量标准、成本效益标准、功能设计的一贯性标准。KPMG(1999)在其5内部控制:实务指南6中则强调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包括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方面,而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一个持续的监督过程。此外,国外学者Kinney(2000)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过程实质上是管理企业大量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保护企业财产,从而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建立在持续监

6、督基础上,完成内部控制制度计划以及达到计划结果的程度。当企业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杜绝本应杜绝的错弊行为时,内部控制无效;否则,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判断思路如图1所示:图1内部控制判断思路(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目前而言,学术界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别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调查表法、德尔菲法、流程图法和[7]文字描述法等。陈汉文、张宜霞认为定性方法主要基于详细评价和风险基础评价两种理念,并认为风险基础评价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此外,也有

7、部分学者借助各种数学模型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骆良彬、5财经科学62012/5总290期经济经纬119[8]王河流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借助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内部[9]控制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韩传模、汪士果利用三维结构解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示意结构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然而,在实际评价中,由于内部控制体系本身的动态性、综合性、复杂性,评价中常出现的各种偶然因素以及评价模型固有的风险以及使用缺陷等导致了不管是定性评价方法还是定量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

8、则(一)科学性原则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