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

ID:37820095

大小:3.3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31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_第1页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_第2页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_第3页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_第4页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次贷危机及巴林银行破产案国税11王舒瑶思考次贷危机如何生成?美联储对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为什么在初期估计不足钱到哪里去了?美国的救市措施美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中国经济能否在这场全球金融海啸中独善其身?次级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导致一些放贷机构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整个金融市场健康状况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导致近来股市出现剧烈震荡。次贷定义次贷危机成因(一)次贷增速

2、过快潜伏风险隐患2003年美国房贷市场的2/3以上达到优质贷款标准,此后优贷比例逐步下降。2006年美国发放次贷6000亿美元,占当年房贷总额的21%,优质贷款比例降到36%。2006年底,美国未偿还次贷额达1.5万亿美元,占全美未偿还房贷总额的15%。根据美联储2004年统计,1994-2003年,次贷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25%,是抵押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次贷危机成因(二)金融创新工具过度滥用导致风险加剧现代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形成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系列产品,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贷款占用资本得到释放,放贷能力明显提高。除此之外,银行

3、放贷对象也得以扩展,传统模式得不到贷款的客户也成为银行重要的贷款对象。瑞士信用(CreditSuisse)资料显示,美国次贷占抵押证券市场比重从2001年的7%提高到2006年的20%。2004年证券化发展最快,较上年提高5%。次贷大量证券化推动房贷和房市发展,潜伏巨大风险隐患。在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众多机构投资者追求投资收益保证了对证券化产品的需求。历史上较低的违约记录和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使得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MBS和ABS等固定收益证券有较高需求,促使银行不断拓展贷款规模。最终导致银行资金不足,引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成因(三)中央银行监管效力缺失致使危机蔓延受次贷市场巨额利润

4、驱动,一些金融机构不惜降低放贷标准。据统计,美国次贷占全部房贷比例从2001年的不足5%跃升到2006年的20%。放贷机构不仅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资产等证明文件,不考虑其真实偿还能力,有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借款人无力支付首付,银行鼓励其使用二次置留权贷款凑足首付。在利益驱动下,穆迪和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人为提高次贷债券信用级别,促使其顺利出售,使大量信用记录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进入房贷市常据估计,承保条件放松的房贷从2005年上半年的100亿美元陡增至2007年的1100亿美元。次贷危机折射出美国银行和债券评级机构诚信沦丧。资信评级机构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向隐瞒可能存在风险的无核查贷款发放

5、评级证书,受害者包括欧洲和亚洲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同时,美国监管能力缺失,未能及时发现次贷市场和次贷资产证券化不能及时还贷的风险,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次贷风险的爆发和蔓延。次贷危机成因(四)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1998-2006年美国房贷拖欠率大约在4%-5.2%之间。优贷拖欠率范围为1.9%-2.9%,次贷拖欠率范围为10.4%-15%。2004年2季度以来,优贷拖欠率略有抬头,次贷拖欠率大幅上升,从10.4%升至2006年4季度的13.5%,是同期优贷拖欠率的5倍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美国房贷机构在2005-2006年上半年发放了大量房贷,其中大

6、部分属于非优贷,证券化次贷比重上升。鉴于其中2/28调息抵押面临利率调整,加上次贷发放减缓因素,美国次贷拖欠率将继续上升。次贷危机示意图次贷危机的启示(一)深刻理解金融创新双刃剑的作用(二)严格程序和标准,防范抵押物风险(三)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四)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巴林银行破产案简述1995年2月27日,一个全世界震惊的日子,英国老牌的、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它给金融界造成的恐慌是前所未有的。巴林银行是倒在一个年仅28岁的利森手里。利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从1994年底开始,利森认为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很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金

7、融商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利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并未按照利森的想法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万美元。利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利森越亏越多,眼睁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