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07316
大小:945.1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31
《李进起-如何做课例研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做课例研修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进起ljq6112@sina.com一.什么是课例研修(一)什么是课例、课例研修“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课例研修指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我们把它叫做“课例研修”。课例研修是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的群体研究。对课例研修的理解课例研修以
2、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二)课例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的区别(三)课例研修的模式课例研修的模式有三种:日本的“授业研究”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上海的“行动教育”侧重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课堂学习研究侧重于改善学生学习,行动教育。侧重于以行动为基础的校本研修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建构“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3、”课例研修模式“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二、“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2)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问题
4、“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课”,实际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评课”。最后形成课例。例2:来自青浦珠溪中学一个教研组的活动课例研究的过程,无论是备课、观课,还是评课,都应该围绕问题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特点: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设计与材料选择2004年10月到11月间,我们——上海市教科院的研究人员和进修学院的
5、教研员——两个学校的“局外人”,参加了青浦珠溪中学物理教研组的系列研修活动。说实话,作为研究者与物理学科教研员,我们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是有预先目的的。我们想了解:三、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一)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原则1.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应具有真实性。主题来自于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真实问题,而不是凭空想象的问题。2.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应具有普适性。研修主题一定是参与教师共同面临的教学的难题或共同感兴趣的教学问题。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可行性和延续性。课例研修的主题不宜过大或者过难。(二)从什么角度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1.应来自于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
6、、疑点等)2.应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学方法、方式)3.应来自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学习方法、方式)课例研修的主题1.怎样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形状?2.怎样让学生理解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3.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怎样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5.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与过程。四、怎样听课教师要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去看、去想、去写。(一)听什么一听教师讲得是否重点突出,祥略得当;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练、准确,富有感染力。三听教师启发或指导是否得当。四听提问是否科学、有效。(二)看什么1看教师一看教师的基本状态(基本功)
7、: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实验操作是否科学、熟练,实验效果是否明显;教具、课件设计是否新颖,使用是否得当、得法、有效;二看教师施教行为(教学技能):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是否得法,问题处理是否巧妙;活动组织是否严谨、调控得当。2看学生一看学生学习习惯(静观);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动观):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②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积极回应;三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观):①学生活动是否具有多样性;②学生活动深度与时间是否具有开放性;③学生活动与思维是否紧密相连。(三)想什么一想是否体现教学理念,二想教学思路是否明确,三想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