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

ID:37805965

大小:816.7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31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_第1页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_第2页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_第3页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_第4页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05.31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法精讲-言语3主讲教师:郭熙授课时间:2018.05.31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言语3(笔记)【说在课前】本节课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第三次课程。前两节课程的内容,从知识点角度而言是由易到难,第一次课较为容易,技巧性较强;第二次课更多地是把握文段脉络,分析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将两者结合进行共同分析,有的题目和考点较难。如果大家对之前课程中某些题目和考点没有把握到位,那么课后可以再梳理巩固一下,保证学习的连贯性。本节学习任务:1.授课内容:中心理解题(行文脉络)、细节判断题。2.时长:2.5小时。3.对应讲义:28页-39页。4.重点内容:(1)

2、总句及分句特征。(2)细节判断题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特征。(3)相对绝对法的应用。【注意】本节课学习目标:1.总句及分句特征:梳理行文脉络的相关内容,即总句(中心句)和分句(支撑论证的句子)的特征。2.细节判断题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特征。3.相对绝对法的应用:相对绝对法是做题中非常有效的方法。二、行文脉络【注意】1.重点词语:(1)关联词: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对策考查较多;并列。(2)主题词:即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3)程度词:起到语气加重和强调的作用,常引出文段的重点。2.分析文段时,要“两手抓”,即把重点词语和文段的行文脉络相结合。13.本节课

3、重点梳理行文脉络。行文脉络分为五种类型:(1)总-分。(2)分-总。(3)总-分-总。(4)分-总-分:如开篇通过“随着”交代背景,接着通过“但是”引出重点,后文通过“比如……又比如……”进行举例。(5)分-分:即并列结构,没有重点。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注意】分析文段时,要找到总句(中心句)的位置。如果可以直接找到总句,则可以解题。如果总句不明显,则可以把握分句,分句起到论证的作用,非重点,可以将其排除,进而找到总句的位置,如文段有五行内容,其中三行是分句,则另外两行是重点。因此要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中心句特征:观点(对策

4、、结论、评价)【注意】中心句:即作者提出的观点。中心句特征:1.作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前文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3.作者的评价:如逆向思维中,前文为“有人认为”(即“小土鳖、小山炮认为”,是别人的观点),后文出现“但是”,表明作者不认同这些人的观点,体现出作者的评价和态度。分述句特征: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3.正反论证。4.原因解释。5.并列分述。2【注意】很多题目的中心句不是很明显,此时可以把握分述句的特征,去掉不重要的句子,那么剩下的内容则为总句。分述句特征:1.举例子:“比如”“例

5、如”“……就是例证”“譬如”等。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3.正反论证。即前面提出一个观点,后文正说说,反说说,换种说法再说说。4.原因解释。如:一定要珍惜眼前人,因为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如果错过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因为前世五百次……遇不到”均是对首句的论证,强调“珍惜眼前人”。5.并列分述:(1)文段举了三个例子,如“比如……又比如……再比如……”。(2)文段先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引用一个调查,随后再进行原因解释。6.分述句中的关联词不是重点,如“比如”后的“但是”“然而”均不是重点,故做题时,一定要将重点词语和行文脉络相结

6、合。知识链接:总-分(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注意】“总-分”结构:可以记忆为“观点+解释说明”,观点通常出现在文段中比较靠前的位置,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例1(2017北京)社会思潮是一面镜子,对社会思潮进行观察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的精神层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在经历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过程。譬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潮无不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这段文字意在

7、说明()。A.社会应当包容多元思想B.不同阶层的文化观念不同C.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3D.研究社会思潮有助于理解社会【解析】1.“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首句指出社会思潮可以帮助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国……过程”围绕社会的变迁进行进一步的论述,“譬如”即“比如”“例如”,引导例子,非重点。故整个文段强调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对应D项。A项“应当”虽然引导对策,但对策不万能,反推文段应论述一个问题或者明确提出对策,但是该文段并未提及问题和对策,选项无中生有,排除。B项“不同阶层”对应“譬如”后的“反映了不同阶层、

8、不同群体……愿望”,例子非重点,排除。C项“传统文化”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整个文段的主题词为“社会思潮”,只有D项提及“社会思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