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

ID:37806267

大小:1.02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31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_第1页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_第2页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_第3页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_第4页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06.29 方法精讲-言语3 郭熙 (笔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法精讲-言语3主讲教师:郭熙授课时间:2018.06.29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言语3(笔记)【说在课前】前两次课重点讲解了中心理解题的重点词语和行文脉络,重点词语包括关联词(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并列关系)、主题词(即文段的核心话题)、程度词(起强调作用),但在解题中,不能只抓重点词语,否则很容易“掉坑”,需要将重点词语和行文脉络相结合。本节学习任务:1.授课内容:中心理解题(行文脉络)、细节判断题。2.时长:2.5小时。3.对应讲义:28页-39页。4.重点内容:(1)总句及分句特征。(2)细节判断题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特征。(3)相对绝对法的应用。【注意】这节课会对行文脉

2、络进行专门地梳理,大家要把握总句和分句的特征。此外,还会学习细节判断题的解题思维及错误选项的特征,在细节题中会给大家讲授相对绝对法这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二、行文脉络1.总—分2.分—总3.总—分—总4.分—总—分5.分—分【注意】行文脉络梳理:1.行文脉络,即文段结构,分为以下类型:(1)总—分。(2)分—总。1(3)总—分—总。(4)分—总—分,如“随着(交代背景)+但是(转折引出重点)+比如(举例子)”。(5)分—分,即并列,没有重点。2.行文脉络从做题而言,解题的目标是找到总句,即文段的中心句,所以要明确总句有什么样的特征。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注意】把握文

3、段中心句,当文段的中心句不明显时,可以通过找到分述句来确定文段的中心句,如文段共5行,其中3行均在举例子或解释说明,非重点,剩下的2行就是文段中心句,分述句可以间接帮助我们找到文段重点。中心句特征:观点(对策、结论、评价)【注意】中心句即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三种呈现方式:1.对策,如:开篇提出对策,接着分析问题,尾句解决问题,此时对策是文段重点。2.结论,如:开篇分析现象,尾句进行总结,引出结论。3.评价,即作者态度的体现,如:有人认为……+转折表述,表明作者不认同之前的观点,代表了作者的评价。分述句特征: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譬如”等。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4、。3.正反论证。4.原因解释。5.并列分述。【注意】分述句特征: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譬如”等,非重点。2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如“调查指出”或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非重点。3.正反论证,如:前文提出观点,接下来通过正说说反说说形成一段文字,正反论证的内容非重点。4.原因解释,即提出观点+原因解释,如:大家一定要珍惜眼前人,因为有句话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如果这次错过了,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因为……遇不到了”是对“珍惜眼前人”作了进一步地解释说明,起到了论证的作用。5.并列分述:(1)文段列举三个例子,如:比如……又……再……,这三

5、个例子就是并列分述。(2)举例子+引用调查报告+原因分析,这三个部分为并列分述,非重点。(3)并列结构并不都是分述句,如果文段前文提出观点,后文通过并列角度进行分述,此时并列分述的内容就是分述句;如果整个文段是并列结构,则不是分述句。知识链接:总—分(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注意】1.“总—分”:是典型的行文脉络之一,且考查频率较高。2.“总—分”:即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例1(2017北京)社会思潮是一面镜子,对社会思潮进行观察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的精神层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在经

6、历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过程。譬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潮无不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社会应当包容多元思想3B.不同阶层的文化观念不同C.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D.研究社会思潮有助于理解社会【解析】1.“意在说明”表明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一:文章开篇说明“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中国在……过程”是对“社会的历史发展”作了具体的阐述。“譬如”是举例子,后文列举了多个“思潮”,说明“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的情况,非重点。文段首句是文段的中心,强调“社会思

7、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对应D项。A项“应当”引导对策,但对策不万能,如果选择A项,文段应论述现在社会没有包容多元思想,但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不同阶层”对应例子中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传统文化”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但选项出现了,排除。方法二:文段的主题词是“社会思潮”,只有D项提及了“社会思潮”,当选。【选D】【注意】有同学担心文段是否为并列结构,但文段出现“譬如”,后文是举例子,是对前文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非重点。例2(2018北京)文化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