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

ID:37799984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_第1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_第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感受点滴及反思与困惑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个人从去年起才有幸正在步入新课程教学的起始年。作为第二批新课程任教者中的一员,我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对高一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积累了一点肤浅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感受点滴  (一)落实新课标,不唯新不唯型不虚浮    (源远流长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成长。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确立,确实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充分体现了“大众主义”教育,突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即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改变了过去的以师为本的传统理念,而以学生为中

2、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语文学科而言,更具人文性,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但几年前甚至现在,仍然还有些从教者在大谈“要素质,丢质量”,这种思想源于对新课程缺乏认真的学习与认识。试想,学生素质都提高了,质量为何会下降呢?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素质具化为某一点“看得见的”,对被教育者来说,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能弯腰拾起垃圾袋的同学会破坏卫生吗?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不懂得刻苦勤奋吗?因此,我们要扭转一些片面的、不当的认识,真正把新课标学到心里,落到实处。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又不能盲目的追求“唯新”

3、、“唯型”,以致造成教学上的偏执和虚浮,误解和曲解了新课程。这里,有一些教学现象值得提一提:    (现象一:追求新奇型。部分教师在有领导、外校同行来指导听课,接到任务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花样,似乎无花样就不成课改公开课。  现象二:表演授课型。在教研活动中,为了搞活课堂气氛,体现出“新”的味道,开堂的音乐,课中的系列活动,结束时呼啦啦的歌声。这好像成了一个模式,屡用不换,小到校内教研,大到县级、市级比赛也多如此。    现象三:多多益善型。为了“尽善尽美”的展现,充分准备无数:幻灯、投影、录音机、小节目等,应有尽有,全部利用,结果内容没完成,还搞得手忙脚乱。  现象四:唯我独尊型。有的教师

4、把新课程教育理念抛于脑后,想咋上,就咋上,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现象五:顽固传统型。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字、词、句、篇、章,讲得通透,生怕落下一点(学生还评之曰:细致、好懂)。    现象六:心血来潮型。一来劲认真上一堂,略显新课标,其他时间还是走旧路,不愿思考不愿做。    现象七:只说不动型。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懒于实践和创新。  现象八:情绪抵触型。觉得矛盾多,困难大,牢骚满腹。普  现象九:虚假合作型。很多“新课改公开课”、“研讨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较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此外,对学生而言,

5、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结果“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时候演变成了无效讨论。  现象十:粗放牧羊型。这常在非公开的所谓的研究课上,由于目标、任务不够明确或因为缺少必要的检查、评价手段,结果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给人的感觉是羊儿乱跑那是草原太阔的错。  凡此种种,各地各校都有,这些都是认识不够,疏于实践的结果。我们只有实实在在去做了,才能明白、转变。不妨,你先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做做,就会体会到新课程的乐趣了,你也将会

6、同学生一起进步。   (二)、挖掘“活”因素,促思维育情感积知识  一个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不去探究,一成不变的教下去,就会越教越死越乏味。为了让教学生动,我们要善于反思以前的教学,挖掘出“活”的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活”,二是教学方法的“活”),让学生乐于去想,去说,去体验,去积累。比如教学《我与地坛》,在其中设计引导学生先想再说:遇到困难该如何面对?并要求举出大家熟知的事例。结果学生举出了贝多芬创作交响曲、张海迪身残志坚、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司马迁著《史记》、海伦.凯勒、霍金。。。。。。特别提到了街上坐在木板上行乞的小孩。学生越说越动情,这样训练了听、说,调动了“情”,还积累了知识。教

7、学《安妮日记》、《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让学生摸心跳,感受生命,引出“珍爱生命”,并理解记忆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进而批判自残者、吸毒者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教学中,让学生珍惜和平,《边城》(节选)的教学中,通过观看电影《边城》,让学生感受湘西的秀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等等。教师先走进教材,再从教材里走出来。利用这些“活”的因素,进行素质教育。就教法而言,虽然“教无定法”、“条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