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应有“数学味”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

ID:37790681

大小:16.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_第1页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_第2页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_第3页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_第4页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应有“数学味”周卫东常有老师问我:当下的教学主张、课堂标签峰起云涌,眼花缭乱,我们的数学课堂究竟要关注什么?每当此时,我总是跟他们说这样一个比喻:裤子市场上有形形色色的裤子,有牛仔裤、休闲裤和西裤,有七分裤和九分裤,有长裤和短裤……,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裤子的生产商必须要保证两点:一是裤子必须有两条腿,否则就不能成其为裤子,二是必须考虑到顾客的高矮胖瘦。这一比喻中所蕴含的朴素道理,对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较具积极意义,警醒我们:一是数学课要有“数学味”,即数学的内涵(裤子的两条腿);二是数学课

2、堂要重视儿童个体的特点,要关注儿童立场(顾客的高矮胖瘦)。这两者中,前者尤为关键。问题1:什么是“数学味”?“数学味”是数学内涵的形象描述。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数学内涵包含如下两大方面。其一,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最古老的数学产生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计数和测量,经过千百年的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扩展,形成了一套经验知识,构成了如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等理论体系,所以,这些显然是数学的重要内涵。在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演绎证明、类比归纳、灵活计算、探索发现等思想与方法体系也应该看成

3、是数学的重要内涵。其二,之于数学理论和方法之上的数学精神和数学能力。汪宇先生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一书写道:“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悖逆数学的本质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功利实用倾向和计算技能崇拜遮蔽了数学的本质精神,因此,国民的科学精神和基本的思维能力依然令人失望。我们可以成规模地制造战无不胜的奥赛选手,可是数学能力捉襟见肘”。上述论断中的“科学精神、基本的思维能力”,都类属于“数学内涵”的范畴。“数学味”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比如“数学思考”强调: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数

4、感”和“符号感”的背后,就是数量意识和符号意识,即能够用数量意识考察事物发展的数量规律,并且善于用符号进行表达和理解),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比如“解决问题”强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强调“培养科学的态度、感受数学的严谨”。这里所倡导的各种要素,其实质都是关注数学内涵,关注“数学味”。问题2:怎样才能做到数学课有“数学味”?要做

5、到数学课有“数学味”,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它不像“泡汤”一样,只要把“数学”放到汤碗里搅拌一下,就会出现“数学”的味道。沉入教材,找寻“数学味”的配方。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数学教材由两条“河流”组成:具体知识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和数学内涵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们是骨架与血脉的关系。有了数学内涵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才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正因为有了数学内涵,“游离”状态的知识才会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做到“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

6、背面的东西”(苏步青),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内涵,用数学内涵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屋建瓴,统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再创造、再建构。融入过程,品尝“数学味”的芳香。数学的内涵往往呈隐蔽形式,积沉、凝聚在数学结论的背后,常常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

7、动经验,感受和理解数学内涵,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领悟的水平,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只有如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这样的学习才是充满智慧的学习。聚焦思想,吮吸“数学味”的营养。从哲学角度来看,“思想”即“观念”,即社会存在于意识中的反映。而所谓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研究统一的本质性认识,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被人们反复运用和确认的、带有普遍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此看来,数学

8、思想是“数学味”(数学内涵)的核心,它决定了数学的经验基础、思考核心和发展目标。从宏观角度看,小学数学思想按研究层次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为哲学的(包括逻辑的)思想:如抽象、推理、建模、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二为科学的思想:如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等;三为数学的思想:如化归法、递推法、列举筛选法等。数学思想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理解、应用、促疑、释疑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系统”。延伸阅读:要弄清“数学味”,必须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