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

ID:37790024

大小:45.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_第1页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_第2页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_第3页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_第4页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摘要】脑癌一直是一个难以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抗癌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BBB)到达作用靶点,发挥作用。为了使药物专一作用于靶位,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分别通过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生物学方法,以及改变给药途径来使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为进一步研究脑靶向制剂提供了参考。【Abstract】Braincancerhasbeenadifficultdiseasetocure,mainlyanti-cancerdrugsisdifficulttoreachthetargetthroughtheblood-brainbarrier

2、(BBB).Tomakethedrugsactonspecifictargets,thisreviewshowstosolvetheproblemfromthreeaspects.thatiscombineduseofchemotherapydrugs,biologicalmethods,aswellaschangetherouteofadministrationofthedrugintothecentralnervoussystem,whichcanprovideareferenceforfurtherstudyofbraintargetingag

3、ents.【关键词】脑肿瘤,血脑屏障(BBB),靶向治疗【引言】1.脑肿瘤的相关介绍脑肿瘤包括各种颅内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脑肿瘤又称“脑癌”。因为颅腔之轮廓全是骨骼,所以如果脑生瘤肿,则会使颅腔内之压力增加,因而产生头痛,呕吐,视线不清,抽筋,昏迷等。此外,脑瘤生长位置亦会做成特别病征。因为脑瘤渐渐增大必会压住该处之神经,影响其功能,此影响会因为脑瘤之位置不同而有变。当然在恶性脑肿瘤晚期,肿瘤细胞还会转移至身体其他脏器。脑肿瘤被定义为任何颅内肿瘤,发生的位置包括了脑本身各种细胞(神经元、胶质细胞、淋巴组织以及血管)、脑神经(许旺氏细胞)、脑膜

4、、头骨、脑下垂体以及由其它器官转移的转移性脑瘤[1]。2.有关血脑屏障(BBB)的介绍2.1 血-脑屏障的结构脑与血液之间存在着一种生理屏障,即血-脑屏障。它是一个介于血液与脑以及髓,间的、通透性较低的、有选择性通过能力的动态界面(dynamicin2terface),现代研究结果认为其结构分为三部分:内层为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中间为基膜和周细胞,外层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处,细胞彼此间互相重迭,形成一完整的带,围绕着整个毛细血管壁,相邻内皮细胞间有10~20nm间隙,这种紧密连接和如此狭

5、窄的间隙限制了蛋白质,分子、某些药物分子和离子的通过,形成了一道有形和无形的屏障。[2]3.2 血-脑屏障的转运方式研究表明血-脑屏障是相当稳定的,物质通过屏障的能力和分子的大小、脂溶性、血浆蛋白质结合程度、特定的载体转运系统等有关。水、氧、一氧化碳、碳酸氢根等以被动扩散方式自由出入血-脑屏障;某些氨基酸,如多巴胺、5-羟色胺、左旋多巴等以受体或载体介导转运入脑内;中药中的芳香类物质,如薄荷、冰片、麝香等可通过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脑内;此外,某些病毒和细菌也能通过神经传导进入脑内从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可利

6、用这些“通道”使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液循环中的毫微粒可被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吞噬进入脑内。粒径、表面电荷、表面性质等是影响毫微粒进入脑内的关键因素。2.3 血-脑屏障电荷及受体分布研究证实血-脑屏障处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所以降低分子或粒子的表面电荷一般可增加其脑内渗透性。研究还发现血-脑屏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有种类繁多的酶,包括调节物质转移的酶、分解酶、合成酶等,此外还有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受体。近年发现了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膜上一个很重要的转运蛋白——P2糖蛋白(P2gp)。其表达基因为mdr基因,以摘除mdr基因的

7、大鼠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实验发现P2gp与许多药物脑内通透性有关。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还存在大量的内源性多肽受体系统。如以这些受体蛋白的特导性抗体为载体,有望实现主动脑靶向给药。4.脑靶向给药的化学方法 在药物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化学给药系统,而实际治疗大脑疾病的化学给药系统可以归结为以下3种:①酶促物理化学脑药物靶向,通过系列代谢转化开发特异性位点的运输特性。②特异性位点处酶激活靶向,开发利用特定位点处所特有的或者较高活性的专一性酶。③营养受体介导的化学靶向,通过与靶向受体可逆性结合提高系统的选择性和活性。[3]在治疗脑瘤中主要应

8、用的是酶促物理化学脑靶向给药,它的基础主要是二氢吡啶,吡啶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经过化学修饰的药物专一地释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