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_陈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No.62006第21卷(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21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陈琳张春柏(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63)摘要: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
2、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审美;陌生化性;异域性;异域化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62(2006)06-0091-09陌生化(
3、defamiliarization)是文学理论,尤本新奇内容的审美过程,而他者的属性是陌生。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常用的术语,在陌生化问题受到后现代主义如此重视的当下,用来描述俄国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诗歌文学和无疑有必要对文学翻译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40年代德国戏剧中的一些文学现象,是一种被俄不过,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翻译中的陌生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的表现现实化概念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含混,与陌生化在文学的艺术手法。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一些翻译翻译中的审美特征的普遍性很不相称。因此,对学者近年来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文学翻译
4、活动这一问题需要做深入的探讨。和文学创作活动毕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会引发对文本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一、陌生化和陌生化效果的概念而且文学理论中所讨论的陌生化也对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审美特征和对翻译的本质的求解具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有重要的启示,因为翻译是对文化的他者和文(VictorShklovsky)按照俄语构词法生造的一个这个术语的俄语词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是makingstrange。其翻译有defamiliarization,参见TonnyBennet: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伦敦:路特里奇泰勒出版社,19
5、79年,第49页。在RamanSelden等编纂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33页。)中也是翻译成defamiliarization。因此本文采用这一译法。收稿日期:2006-07-10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重点科研项目翻译审美研究(2006A)作者简介:陈琳,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春柏,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92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词。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就是审美主众所周之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3]204体对受日常生
6、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的惊愕和新奇感觉。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反作用,要很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陌生化是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因而很少考虑陌再看到或视而不见,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生化产生的社会效果;而对于布莱希特,陌生化已堵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成为参与、介入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完成主体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布莱希特的陌生化并非形化腐朽为神奇。即在诗歌文学表现意象和语言上式主义者所强调的唯陌
7、生而陌生,而是希冀借摆脱业已确立的传统,标新立异。但若对其进行陌生化达到对事物的更高层次、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溯,则可回到西方诗学的另一个重要的传熟悉,陌生化不仅仅是制造间隔,制造间隔只是一统新奇上。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新奇进行个步骤,更重要的是消除间隔,达到对事物更深刻论述,他在修辞学中强调语言与情节的不平常,的熟悉。其次,什克洛夫斯基认为,美不在于对外认为将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寻常和奇异,才能在事物的逼真描绘,也不在于表现了作者一定的使风格不致流于平淡,使读者具有新奇的快感。心灵情感,而在于文学性所显现出来的诱人的艺亚里士多德之后,16世
8、纪意大利美学家马佐尼、术魅力。陌生化则是文学性获得新奇美感享受的17世纪英国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