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

ID:37784059

大小:127.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考纲考点解读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注意高考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二.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949—1952)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②原因: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③国民经济恢复的意义: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国民经济的起步(1953-1956)①起步标志——“

2、一五计划”(1953-——1957)A.背景: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B.目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C.内容(一化三改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D.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代表企业有鞍山钢铁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E.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初步基础。②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1953-1956):A.状况: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3、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性质的私有制工商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工商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消失。B.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公私合营方式(三大改造中最具创造性的措施)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A.主要矛盾:

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农业国工业国(2)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表现:“大跃进”片面追求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平均分配,是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组织形式。③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观上它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

5、展水平。④影响: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工农业比例失调),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3)成功探索——初步纠正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第5页共5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3.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①1967.1968年,国民经济急剧恶化。原因:动乱扩展到

6、经济领域。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原因: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③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原因:邓小平全面整顿4.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发展经济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国民经济必须搞好平衡。三.重点难点知识突破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7、。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被比喻为“一体两翼”。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在联系“一五”计划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个具体阶段的实施方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质是解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而“一五”计划是这场变革中的具体实施,是上层建筑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一五”计划在工业化建设方面有具体的经济建设项目指标,“一五”计划的实施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3.1957~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社

8、会主义初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