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

ID:37782005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_第1页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_第2页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_第3页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快乐读书屋一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四首古诗,并能背诵。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提纲1.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2)读古诗,想象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2.查找四首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3.整理预习笔记教学过程一、情景境导入 前几天,我们随同

2、著名作家巴金欣赏了壮丽的海上日出,又和本土女作家萧红观赏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地魅力。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日月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学习《古诗四首》二预习交流过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四首古诗的题目吗?1、指名古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意读准生字和多音字)。2、小组或同桌交流预习题: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3、汇报:(读、解、抓、悟)。课件出示:1.读古诗,初感受;2.解诗题,知诗人;3抓字眼,明诗意;4想画面,

3、悟诗情。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导引释疑1.自主尝试:自由读古诗,看看你自己读懂了什么?是抓住那些字词弄懂的?2.小组讨论,共同学习这四首古诗,你们小组喜欢哪一首?请选择一首,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3.汇报学习我们小组学习的是《使至塞上》这首诗,先请***来朗读这首诗,我来解诗题,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出使;至:到。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背景资料】公元736年,吐

4、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本篇即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使至塞上》共8句,本课节选其中4句,即3、4、5、6句。原诗第1、2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第7、8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们合作进行抓字眼,明诗意。1.“征蓬”,指随风飞动的蓬草。“归雁”,指由南方北飞回归故地的大雁。诗中借征蓬和归雁指代出使塞外的人。“汉塞”

5、,即边塞。“胡天”,即胡地,古代将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称“胡人”,胡人居住的地方称“胡天”。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获得了自由。(我来朗诵一下)3.“大漠”,大沙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称“大漠”。“孤烟直”,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沙漠荒凉,没有别的景观因此称“孤烟”。“直”,表现烟的劲拔、坚毅。“长河”,指黄河。大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横贯其间的黄河显得分外“长”。“落日圆”,傍晚圆圆的太阳。傍晚,在大漠看西下的落日分外浑圆。  4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我来说说读了这首诗,我们看到的画面和感受到作者的心情读了这首诗,我看到了诗人王维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路上,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落日正圆,诗人一定十分兴奋,被眼前美景迷住了,很愉快。课件演示诗意,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凄苦。然而戍边将士正在这里浴血奋战,实在可歌可泣。“烟”虽“孤”,但却“直”,大有顶天立地之感。长河落日本极平常,但作者却有独特感受。说“长河落日圆”,流露出亲切、喜悦之情,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

7、。诵读古诗其他组补充,诵读诗句体会感情。同样方法学习其他三首古诗。《宿建德江》  引入〔[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科举考试失利,未中进士,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途径建德江是,愁绪无法排解,黄昏来临。明月当空,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再配以课件情景演示,让学生体味到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对求仕希望破灭的忧愤、对长期羁旅

8、的寂寥、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坎坷的怅惆……《暮江吟》  [背景介绍]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去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一路上本是愁愤交加,但见到暮江美景又将愁愤一扫而光,便写下此诗。抓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观察得入神,时间之长。体会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泊船瓜洲》以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几处地点的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