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

ID:37780398

大小:544.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_第1页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_第2页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_第3页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_第4页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7年第2期(总第193期)学术论坛ACADEMICFORUMN0.2.2007(CumulativelyNO.193)和谐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杨立群[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人生是诗化的人生,他的诗文是日常生活的诗化。他对和谐生命的追求,他诗文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对于现代人反思现代文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陶渊明;真;和谐;生死;自然[作者简介】杨立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北京,

2、100029[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2—0179—05林语堂先生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1](P126)。陶渊明其人、其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和谐”。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这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是中国诗歌史上真正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他现存的130多篇诗文真实地反映了他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过程。他对自由和谐生命的追求,他诗文中所包含的文学、思想、哲学价值

3、,在1640年后的今天,对于浮躁喧嚣的现代人的生存发展和自我完善,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身与心的和谐“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萧统《陶渊明传》)【2J抱朴守真是陶渊明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他做人是天真的,生活是“任真”的,诗文就是他任真生活的写照。“真”源自老庄哲学。老子认为“真”是道之精髓:“孔德之容,惟道是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3](P184)庄子认为“真”是至纯至诚之境界,受之于天。圣人

4、与俗人之区别就在于能否守住天性之中原有之“真”。“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4J(P823)“真”字在陶渊明诗文中反复出现,指的就是没有任何巧伪的淳真,是他崇尚自然的天性。他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辞序》[5](P24—187’)向往上古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的姿态,而当时的社会却是“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真风告逝,

5、大伪斯兴,间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序》),但他努力恪守着“真”这个底线,“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追求的是不违背心性的自然的生命本真状态,无论出仕还是归耕,他都毫不掩饰自己。出于理想,他可以出仕:“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想象像自己的曾祖父陶侃那样干一番事业;家境贫苦,迫于生存,他得去做官,为官也不失天真,决不让正直纯朴的个性被污染。考察陶渊明一生的几次出仕,没有一次不是顾虑重重,中途而归的。因为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6、》),“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与子俨等疏》),他任真的性格很难与勾心斗角的污浊官场相容,所以,做官是非常痛苦的事,从二十九岁始“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诗中真实地纪录了这段仕宦经历:“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饮酒》十九)在桓玄幕府任职时,“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

7、行涂口》)。刚做了刘裕的镇军参军,就“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179万方数据做好了“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准备。终于到四十一岁辞彭泽令,赋《归去来兮辞》,和官场作了彻底的了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让千古文人永远自豪的佳话。统观陶渊明的仕宦生涯,当官场需要他虚与委蛇同流合污之时,他觉得违心违己痛苦不堪。诗人将官场喻为“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天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鱼成为他笔下寄托梦想的常见意象,他问自己:“既自以心为

8、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园田居》其一)一个“误”字写出了诗人多少辛酸和懊悔!正像梁启超先生所说:“渊明在官场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强逼着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真是深刻入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他无力改变官场,只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选择了归隐,泯去了被世俗熏染的“伪我”,而返归到一个自然的“真我”。与其在官场上心为形役,“一心处两端”(《杂诗》其九),不如顺应本性,回归田园,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