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ID:37766561

大小:1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1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2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3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4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索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

2、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然而,数学学科教学应如何进行探究,广大教师感到操作困难,很难组织和设计课堂探究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其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角色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主动性不强;教学流于形式等等.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学数学传统课堂教学弊端,试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

3、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

4、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心向的。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来创设数学问

5、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总之,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案例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供学生探究:一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为a,船在港口卸货C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忽疏没有测得CA的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他们能否计算出港口A、C之间的距离?提出实际问题后,启发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这个过程可以转化为什

6、么样的数学问题?(2)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即在中,已知A、C、a如何求c边呢?(a)这个问题整体上讲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属于解三角形问题,判断问题的实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b)解三角形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些主要知识、工具?(已经学过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原有的认知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基础)(c)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将解一般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d)解法过程:作中,同理(3)同时得到:(实际问题解决了,同时又得到“副产品”,寻求解答却并不是问题探究的唯一目的)(a)在,有是否有(b)常数k,那常数k是

7、什么呢?在直角三角形中k=2R,那任意三角形,k=?案例1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很自然想到了利用三角形面积为工具,利用平面向量为工具来证明)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案例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可以有如下设计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问题2:1+2+3+…+n=?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

8、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