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49958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0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用散文书写的政治史,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本书是主要从政权或者说军阀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中的各种事件,将很多原始资料呈现,相互链接相互印证,加上所选取的特殊角度,使得这本书很好看。我认为本书写作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白。历史是由统治者写成,有很多取舍。不取舍也不可能将所
2、有事件都完全呈现,因此历史总有空白。这里面有事件的空白,事实的空白,也有角度的空白。这本书就是角度的空白。同样的事件,同样的军阀很少有人关注二者关系,不用史实去还原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就看不到军阀的多面性。二、势。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变革中,各种势力交错,顺势而为的势力都能存活下来。无论是哪种颜色,只要是逆民主和人民利益而为的势力,如张勋复辟等,都会被赶下去。也许不应该去关注别人的颜色,不应以颜色辨别行为,而应看是否能够维护国家利益,能否为民出力。军阀也怕卖国,帮会也要为工人请命。三、秘。书中没有多讲的一个问题。上海的大罢工许多都是上海帮会为工人请命
3、,以增加人气的活动,而且五四运动后,中共有借助帮会而树立形象,在工人中树立威信,从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很可惜,历史有时作为不怎么光彩,而秘而不宣。四、乱。主要是袁世凯与《二十一条》的问题。乱主要乱在他与日本的争。弱国无外交,外交中日本甚至可以在正式的协议之外再加一条,专给你争论,而让你对其他条件妥协。谈判中中国的“拖”字诀做得到位,慢慢上茶,让日本急。把希望寄托在英美两国上,但没得到任何好处,是弱国无外交的真实体现。还有袁世凯对于《二十一条》的责任,不同角度。正史野史都不同,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复杂。五、礼。为什么学生能受警察礼待?看了这本书,这是我
4、感慨颇深的地方,没想到当年的警察竟然这样礼待学生,多无强制手段,我们现在觉得军警与学生关系不可想象。我想这里实际有两个原因:一是举人思维,读书人到大学也相当一个举人。古代举人随时可做官,也就可以推论大学生是半个官老爷,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警察来说也算个人物;二是学生的游行示威也是出于民族使命感,警察从内心认同这些行为,如果不是因为职业,有很多人会加入学生队伍。六、静。乱世中的大事件波澜壮阔,但读完之后,我却感受到的是平民的平静无奈的生活,民族没有行成合力。广大平民却不知外面的变化,变革中的乱世中,平民却是空白状态。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转折中,有很多趣闻,说不尽
5、,道不完,有很多记起,更多的被遗忘,这就是历史。我认为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笔糊涂账。其实,五四对于中国政治的走向,不仅在直皖之争上扳了道岔,在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国最终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很多,五四绝非根本性的推动力。而作者找到了研究“五四”运动的盲点,也就是他在前
6、言中说的,找到了别人研究后剩下的小鱼,也就是“五四运动”时的军阀政治,离开这个大的背景,研究“五四”运动其实有点纸上谈兵、凌空蹈虚的意思。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可能凭空而来,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里面,也都有时代的背景,把背景割裂开单纯研究事件就如同物理课上在真空管中做试验一样,是理想化的状态而不是真实的存在。这部作品打捞了以往被有意或无意忽略的五四史实,提出了审视北洋时代的新视角。作者表示,过去常常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结合在一起看,但加以反思,他认为研究五四不能仅从文化入手。作者在书中指出,五四的研究者不少,但关心的多是思想文化,这场政治运动的政治背景很多反被
7、忽略了。“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被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作者表示,自己想通过这本书搞清楚一些问题,即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怎么动员的,又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一笔‘糊涂账’,需要有人来整理清楚。”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通过五四被放大、产生影响。五四之后,中国的新文化、新文学才成了气候,教育进一步发展,白话文被学校接受,中国的现代大学逐渐成形。“五四之后,蔡元培等人担心学生因此心浮气躁,荒废学业,但实际上大
8、部分学生还是回到书斋,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作者并不认同五四使传统文化产生断裂的观点,“但实际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