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

ID:37748927

大小:38.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0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项目实施方案一、比赛时间及地点(一)报到时间:2013年7月12日(二)比赛时间:2013年7月13日(二)比赛地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188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对面)。二、比赛项目全国选拔赛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三个赛项。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的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省赛和全国选拔赛同步进行,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中增设11个

2、专业组:农林牧渔大类组、交通运输大类组、生化与药品大类组、材料与能源大类组、土建大类组、水利大类组、制造大类组、环保及气象与安全大类组、财经大类组、医药卫生大类组、旅游大类组、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组。—10—三、比赛要求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2)教学设计可针对1-2

3、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10—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

4、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3)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3.网络课程比赛。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

5、、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四、比赛内容1—10—.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2.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五、比赛办法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全国大赛官网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

6、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10—3.网络课程比赛。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

7、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六、比赛规则1.各高职院校应组织校内初选赛,每个赛项最多推荐2件作品参加全省比赛,即每校最多推荐6件作品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2.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3.已参加过往届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原则上不参加2014年比赛。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5.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6.网络课程比赛的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大类(专业课,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

8、性专业目录(试行)》为准)的重复。如:同一学校不可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