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3777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0
《听特级教师黄爱华的课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特级教师黄爱华的课有感作者:芊芊回来了一、“教师要学会倾听” 人,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叙说,同样,学生也需要我们去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毕竟,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在课堂上,我时常教孩子们要认真听讲,同学发言要学会倾听……而且还以为孩子发言时连我都竖起耳朵,这就是“倾听”了。有幸走进黄爱华老师的课堂和报告,启发了我起初认为的“倾听”只不过是一种肤浅的理解。 1、心里有了学生,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数的大小比较》,让我感受
2、到黄老师是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他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聆听学生的发言,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善于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发现学生错误中蕴藏的智慧。 2、在整堂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黄老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黄老师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访一下”,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并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 因此,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二、课前“胸有成竹”
3、,课上“游刃有余”案例:学生“就是看不到一个面”。 课堂的生成需要精心和智慧,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黄老师用两个有着因果关系的成语切中要害,这对我们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教学中,我们新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与目标进行对比,反馈,调整。以至于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教师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课堂教学大打折扣。 黄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他是否对《数的大小比较》备课时,我一阵困惑:难道不用备课就能有如此精彩的课堂,这就是特级教师
4、的境界?或者只是简单的知识体系的罗列,课堂中完全取决于特级教师的机智?出示教案,我蒙了……整整五页纸,包括他所有能想到的课前预设、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及过度语言等。我想:这也许就是黄老师所说的课前“胸有成竹”,课上“游刃有余”吧。 由此,我们新教师的成长,首先,必须做到对教材做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
5、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副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力求把教材钻研的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许这就是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我们都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的道理吧。 另外,我还想说,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背景,尤其是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对此,建议大家充分利用我校提出的“数学日记”、“师生非教学性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不妨尝试一下,相信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堂中的“有效
6、引导与动态生成” 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们的追求,但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呢?这只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吧。 黄爱华老师在报告中提到:在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引导。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分强调生成,教学就会象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过分强调引导,则是一种强制灌输。 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义等。这时,放弃已定的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
7、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也常常使我进退两难。 黄爱华老师的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车前盖”是梯形,对我触动很大。是啊,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良机。 当然,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做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教师决不能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而应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经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