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ID:37731716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_第1页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_第2页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_第3页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_第4页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绩中国矿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考试时间2013.1.5学生姓名单良学生学号ZS12090024所在院系文法学院任课教师管仁福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对古代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不仅仅包含了正面的影响:农业文明导致了人的诗意精神,构建了人们崇尚自然的山水田园之情,创造了天人合一与情景交融的文学氛围;还造成了一定的反面的影响:创作的封闭性、思想的局限性等等。我们应该正视农业文明对文学传统

2、的影响,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促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农业文明文学传统正面影响反面影响绪论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从中国古代先民们开始,中国人就固守在这片华夏土地上,世世以农业为本,代代以耕作为业。如《盐铁论·园池》所言:“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枲。”[1]中国传统农民逐渐养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史上,重农思想也成为古代封建经济的理论基础。孟子构造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3、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农业是国人立身的基业,农业也是统治者治国的根本。所以,农业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文明的影响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学方面,农业文明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反面的影响,下面将展开更加细致的讨论。一、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正面影响农业生产是一项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劳作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信念,也让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们在生活信仰和人生观念上形

4、成了重农精神、热爱土地、追求淳朴的诗意精神;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形成了崇尚自然的山水田园之情;在世界观上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并运用到文学上,表达了审美追求上的情景交融的概念。1、农业文明导致人的诗意精神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让中国人形成了重农精神、热爱土地、追求淳朴的诗意精神。在《史记·周本纪》上就有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往归之。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3]周道的兴盛与农业紧密联系,农业兴而周

5、道昌,并用诗歌、音乐赞美之,由此可见,重农精神成为中华农耕民族独有的追求。《诗经》中的周代农事诗约有十一首,周礼将这十一首农事诗分为《豳诗》、《豳雅》、《豳颂》三类,有明显的祭祀祈年的目的:“中(仲)春,昼击土鼓,籥(吹)《豳诗》以逆(迎)署。中秋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籥(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祀蜡则籥(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4]可见,这些作品是周人祭祀所用的乐歌,在每年的寒暑交易之际,要举行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众人相聚,击土鼓,吹《豳诗》、《豳雅》、《豳颂》,祈求节序分明

6、,风调雨顺。农业文明的另一显著特征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文人们的思乡恋土情怀。对土地的依恋促成了古代世人们对于土地、家乡的强烈感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5]《诗经》中便有如此恋家吟唱、归心似箭的篇章,后世思乡恋土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了。2、崇尚自然的山水田园之情农业文化孕育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受农耕文明影响,崇尚自然之情主要表现在个人理想志趣方面。先秦时期,在《论语·先进》中,孔子问及弟子个人志向时,认同了曾参的看法,即“吾与

7、点耳”的那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旨趣。这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让人心生羡慕与向往。[6]后来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也与曾参的理想遥相呼应,“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则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苏轼忘却了官场上的烦恼,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去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快乐。正如钱穆先生说的,中国“农村人多知敬,天地山川,一草一木皆所敬。乡村曰桑梓,一桑一梓,植自父祖,

8、与我并生并长。任意斩伐,心有不忍,并亦敬之若神。”这种观念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美境界。这一交融过程正是农耕人在劳作中逐渐完成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只此一事。有常有变,而又有信。人之在天地大自然中,乃得融成为一体”。[8]农业经济作为古代中国人最主要的经济方式,历时长久,影响深远。在土壤上劳作的农民对大自然的亲和感自然根深蒂固。因此,回归自然就成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