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

ID:37725336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_第1页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_第2页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_第3页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科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引出的思考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探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推开阶段,对于正在实行新课程的广大实验区的一线教师,应该利用教材,研究摸索出适合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是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课程

2、改革的成败,也是学校的常规教学顺利进行新课程的关键。走进新课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角。一、以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我把《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华师大版教材: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3、观察有什么结果。参考书中关于这个实验有如下说明。1。密封性要好……:2。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3。所有棉花的燃点要低,实验要用硝化棉。硝化棉的制作: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2……。按照课本“照方抓药”在学生睁大眼睛等待棉花燃烧时,看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白烟”换用力气大的同学重做一遍,筒内棉花还是不能燃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上面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要表现出急于弥补这一失误又不知所措的样子,以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这就巧妙地把

4、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教机械能这一节时,教师用滚摆来演示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4"这一规律。我们利用演示实验都应清楚地显示出演示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再比如,讲

5、"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

6、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演示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

7、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在分析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使棉花燃烧时,这物体指的是(筒内气体)而不是(棉花)。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A、与空气或氧气直接接触。B、温度达到燃点。与空气直接接触可采用的办法是:用活塞将棉花送进筒底的过程即是将旧气排出换新气的过程再重复一次即可。温度到达燃点的办法是:降低燃点,换用硝化棉或用乙醚浸过的棉花,增加压缩气体的内能,使之达到普通棉花的燃点。筒内气体体积一定,内能的增量有限,不足以点燃一小团棉花。减少棉花的用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同学们热烈讨论,

8、确定最佳方案。正如卡文迪许所说:用最平常的仪器,做出最好的成果,才算是真本事。我们把教材中的一小团棉花改用几十根棉絮,让一个女同学走上讲台,成功地完成实验。在我们的预料之外的是,一个男同学走上讲台顺手从课本上撕下一小纸屑,放入厚玻璃筒内活塞压下去,小纸屑燃着了!这一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课堂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