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竹园镇乐乌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卷面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竹园镇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四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一、本次试卷有以下几点:1、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测查。本册教材小单元较多,有些单元内容与其他单元内容联系紧密,所以此次试卷即考察综合性知识,又相对独立的小内容较多(知识点设计较多)。2、题目按难度分为基础题、灵活题。基础性较强,主要体现基础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考查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的测查。3、这张试卷共七个大题,分别是:细心读题,认真填一填。二、认真仔细判断对错。三、仔细筛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空。
2、四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列式计算。五、画一画。六、统计。七、应用题,它包括5个小题。二、试题分析。本年级75人,应考75人实考75人。及格人数28人。平均分65.32分。填空题以定义及定义的应用为主。有少量的基础计算。此题总分21分大约10%的学生拿到满分。大约50%的学生拿到十几分。大约40%的学生得个位分。二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及定义的理解能力。大约40%的学生全对。有五个学生得0—3分。大约50%学生得4、5分。三题选择题考学生的理解能力。20%的学生得4分到6分。60%的学生在3到0分。四题总分35分。主要考学生的
3、基础计算能力。分三个小题。(1)口算、大约40%全对,大约10%得1到5分,大约50%得6、7分。(2)、竖式计算18分。大约30%的全对,大约40%的学生得6到12分,大约30%的学生得12分以上。(3)列式计算总的9分,大约10%的得0到3分。大约30%的学生全对。大约60%的学生得6分。五题画一画。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题的分析能力。总分四分。大约40%的得2分。大约40%全对。大约20%的得0分。六题统计7分。大约40%的全对。大约40%的六分。大约20%的学生2到4分。七题20分。大约40%得15分以上。40%的学生在
4、10分以下。大约20%的在10到15分。三、综合分析。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忆型,理解型,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判断题、选择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题目灵活,大多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性基础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动手实践题内容有应用型题目占80%左右,分析型,综合型题目占20%左右;:(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此题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很丰富,有画、填、辨等形式,但相对来说题目难度属中等,只要认真仔细点,得分率都能达到90%以上。解决问题的
5、特点是(1)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学生答卷的优缺点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好,多半学生计算准确率比较高,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空间观念不强,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书写欠规范,计算马虎。计算。本题的得分较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个别学生失误做错了,有的是基本方法没掌握住。填空。注重于本册数学基础知识的题
6、型。相对于中上的同学,都能努力做到不丢分。丢分较多要集中在后进生身上。由此可见,中下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灵活性欠缺。判断。判断题有7道题目组成。错误率最多的是3、5、。简单的看了一下题目,使得错误率提高,中下学生对审题的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本题正确率比较高。较少学生有错误。错误多的是5、6。动手实践,画一画。这一大题主要错误的地方是漏掉了画路线图时忘记了标上直角符号,没弄清题意,从而导致了失分的出现。可见中后生的认真审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答卷
7、后的检查还没有到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是很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原是失分最多的地方,但此次试卷的出题难度不高,所以学生大部分都能得分。中后进生在这样两题上出现失分的情况在4、5题。这题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有学生不理解这样的题目描述,从而做错,还有就是学生计算错误。中下学生的分析能力、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答题能力相对薄弱。四、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在题目的变式训练中作的不到位,导致学生思维不灵活,不能全面分析题目。2、学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匮乏。一部分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理论与实际脱离,生活知识匮乏。
8、3、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没有养成。书写的规范程度不高。4、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生活经验欠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上不够密切。五、改进教学的措施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