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7681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书愤申希录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学习目标】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2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自主学习】一、预习任务(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救国。2、写作背景:
3、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3、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4、诵读诗歌。5、结合注释,梳理全诗大意,目标是翻译诗句。原文译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年轻的时候哪里懂得世上的事情如此复杂艰难,北望着中原失地,我胸中的愤懑之气郁积如山。曾想起风雪之夜的瓜州渡口,宋军大胜于金酋,5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记
4、起大散关的秋天,宋军骑兵奋勇驱逐敌寇。我常以檀道济来激励自己,可到头来愿望落空,对着镜子自照,却发现鬓发斑白,人已经衰老。诸葛丞相的一篇《出师表》,名传后世成不朽,千百年以来,有谁能够跟诸葛丞相相提并论呢!二、疑点反馈【合作互动】一、导入:1、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2、同学齐背由《示儿》导入,背诵。谈诗歌的思想感情。3、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诗歌特色:二、诗歌分析。(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美读。2.解题
5、:如何理解“书愤”之“愤”?明确:书,动词,记录,记下,书写。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提问: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愤”情呢?它包含哪些感情?书愤: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1)义愤。颔联,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2)悲愤。颈联,沉痛、感伤。(3)悲怆中有期待。尾联。全诗感情基调:“愤”。3、想像作者的人生境遇,带着作者想要抒发的悲愤之情再读课文。此时你的心中有了作者的形象了吗?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投影讲解背景(二)细读诗歌,深入理解。1.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感知文意,描绘意境小结:诗名《书愤》,四
6、联56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摧入人五内。5(1)义愤。颔联,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妙在不曾说破,味之自然生愤(2)悲愤。颈联,沉痛、感伤。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陆游用典明志以此自许,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3)悲怆中有期待。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
7、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全诗以“愤”为基调(主线),不是一怒了之,而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托情于物精练形象(用典抒情)具体分析讲解:“愤”作为一种感情,是抽象之物。要充分地写出来,必须使之形象化。诗人采用托情于物的手法,将“愤情”加以物化。(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常跑到楼顶对着家乡的方向,看斜阳,读雁阵)它是极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的罗列。看似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实际有着微妙的组合:1、陆游诗作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
8、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有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时空结合);有远近的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