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3

《书愤》教案3

ID:36390130

大小:20.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书愤》教案3_第1页
《书愤》教案3_第2页
《书愤》教案3_第3页
《书愤》教案3_第4页
《书愤》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愤》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教案3知识与能力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及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过程与方法1、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学会把握陆诗的感情基调;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4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5、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离骚》,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二、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书愤(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七律一般就按2-2-3拍的节奏来读。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2、要求学生据此方法齐读、熟读。3、解题:书,动词,记录,记下;全诗感情基调:“愤”。三、写作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4、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自学指导语听录音,把握情感,再自行诵读;然后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把握。(时间十分钟)自学检测:1.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是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B.“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C.“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

5、即诗人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D.“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赞扬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整体感知1、首联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

6、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2、颔联诗的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这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诗人36岁时)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3、颈联诗的五、六句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鬓发先斑的感慨。“塞上长城”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诗人虽然没

7、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塞上长城”,是诗人毕业的抱负。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4、尾联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薄,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五、鉴赏品味诗歌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

8、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