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虾》教学案例

《画虾》教学案例

ID:37665183

大小:1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画虾》教学案例_第1页
《画虾》教学案例_第2页
《画虾》教学案例_第3页
《画虾》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画虾》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画虾》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了解虾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习中国画虾的表现方法,能画出有水墨韵味、有情趣的河虾。3、通过画虾激发学生爱生活爱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1、身体的造型及动态描绘。2、水墨韵味及情趣的表现。教学准备:课件,虾的国画作品,国画用具教学过程: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揭示本课课题《虾》。(板书)2、分析齐白石先生画的虾的特点。齐白石画的虾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何异同?齐白石画虾主要有以下特征:(1)简练概括,超越生活。齐白石画虾经过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为了追求简洁的效果他将虾身由六节减成五节,这样虾的挠足也大大减少,真正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神效

2、。(2)墨法高超,晶莹剔透。齐白石自创的“以水兑墨,墨中点水“的方法,使他画的虾给人一种通体透明、晶莹逼真之感令人称叹。(3)局部夸张,适度变形。为了突出虾的动感,对虾须、虾钳进行适度夸张放大,超长的虾须与虾钳明显增强了虾的灵动与动态。(4)聚散有法,布局讲究。画虾之难在于如何巧妙地处理肢体的穿插、叠加和呼应,齐白石在这一点上有精深的研究,疏密安排恰当,拥而不挤,密而不乱。齐白石先生画的虾为什么这么好?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家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常。”3、结合齐白石的水墨虾了解虾的结构特征。(了解)沼虾(河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胸甲类、十脚类、长尾类。全体分头

3、胸及腹两部,头胸部被一坚甲,头部背面,在前端具长短的触角二对,次之具有柄的复眼一对,听器在第一对触角的基部,口在头端下面,具有大腮一对、小腮二对、腮脚三对。胸下有步脚五对,第一对其形较大,顶端有钳而为钳脚(雄大雌小),与蟹螯类似。腹部狭长,分数环节,各环节下面有游泳用的桡脚,在最末处,形特大而为尾。能步行,亦善游泳,食小动物,口旁的腮脚触感,以钳脚捕食,并送至口中。触角的第一对向前(从中再分出二短触角),第二对常向后,以体察体外的感觉,危急时则屈曲腹部,弹跳退后。4、在观察了解虾的基础上。欣赏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感受大师怎样用墨、怎样表现情趣以及其作品的构图特点。(板

4、书:用墨、情趣、构图)5、教师示范画虾。(边讲解边示范)用水墨画虾,最有艺术效果,但笔间水份要稍充足些,才能使画出来的虾有新鲜透明感,但水份过多又易渗化,不但体形臃肿无力,而且会变形失真。所以,水份的适量控制是相当重要的。调墨时,不要调得太匀和时间过多,笔尖到笔根不能满是一色之墨。在笔根间至少留有部分清水,否则画出来的虾会成一团死墨,缺乏墨色的变化,没有虾体应有的透明感。用笔不能软弱无力,下笔时要考虑成熟,不能描画虾的形态,否则会缺少活虾躯体富有弹性和跳跃的力度。画虾的顺序,是先画头胸,分上下二笔完成,然后添上头顶端的尖刺和二硬片。再逐一画出腹节,加出尾部,撇上桡足步脚

5、,末了再加虾脑、复眼和触角。36.7精品艺术画廊虾的腹部在中间第三节处,呈弯曲状,而且其腹部形状从大到小,基本上从中间弯曲处后三节较小,画时要注意表达出这一特征。画每只虾,从头至尾,直到步脚、桡足,尽量一笔去完成,所以,画笔宜大一点,含墨量多些,不宜在绘画过程中分几次蘸墨,否则虾体色调不能保持连续性和整体统一的感觉。在画头部的虾脑、复眼、钳脚和触角时,使用墨色稍深,这是在画完虾体后,另蘸墨去添补完成的。一般画的顺序是先画虾脑,次补复眼,再加钳脚,末撇触角,这样墨色从深到淡,颇为自然。一幅作品上的墨虾,不能满幅墨色深淡一致,那样会显得平板乏味。画中近者可以深些,后者可略淡

6、一点,既分出前后层次,也在墨色深淡变化中增添艺术魅力。虾的钳脚伸屈自如,画时可弯曲,也可伸直,甚至可一屈一伸。但不要太规律和刻板。根据虾的特点,一般在行进时弯曲较多,所以弯曲和伸直数不要相等。虾在弹跳急退时,腰部弯曲更甚,使之能有弹力,在画面上可点缀一、二只,更能起到生动变化之效果。6、学生作业: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画一幅完整的虾趣图。7、作业展评,教师总结。教学反思:本课是自选教材。在学习齐白石的蔬果之后再进一步学习国画。画虾对小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现在对虾外形的以及虾须的表现。这堂课我先学习虾的基本知识,进而学习虾的结构以及虾的国画画法(以齐白石画虾为模板),

7、再进行示范讲解。学生的活动围绕这听讲、讨论、思考、模仿、练笔、创作的思路进行美术学习活动,有效解决画虾的重难点。本课学生学的轻松,我也教的愉快。本课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也有这次国培的功劳,我将继续努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