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62527
大小:255.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济世与修心_北宋文人的寺院书写_赵德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济世与修心:北宋文人的寺院书写赵德坤周裕锴北宋文人对寺院的书写,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写作模式,体现了北宋文人富有理性的禅悦倾向,描述了文人视野的僧人形象,并对与寺院相关的人间图景予以佛性与审美的双重观照。这反映了文人在济世与修心两层面对佛教的文化期待,具体展示了北宋佛教与文人的互动与互塑的文化生态场域,为理解北宋佛教的世俗化进程,提供了一个视角。在北宋文人的笔下,出现大量以寺院为题材的文章,迄今为止,尚未真正进入学人的视野。实际上,这部分作品在理解北宋时期禅宗与文人的关系方面,极具学术价值,为我们研究该时期文人与佛禅的对话与互动关系,开启了一个重要窗口。此类文章,并非对一处寺
2、院作散漫不拘的记录,而是作者受僧人请托,以寺院为触媒,表达禅学见解,书写僧人形象,并通过对与寺院相关的山水胜景的描绘,寄予逃嚣于禅的出尘之思与方外之想。而其落脚点,则在济世与修心的意义上表达对佛教的文化期待。一、寺院书写缘起及其模式寺院书写,指以寺院为对象的写作,凡与寺院有直接关联的人、事、情、理,均属其涉笔范畴。它不是对寺院人事风物的客观介绍,而是明显烙印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佛学观念和佛学立场。这种写作肇端于佛学东渐之初,南北朝时期,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可谓早期代表作。就体裁言,寺院书写大致可分为诗与文两大类。本文以北宋时期关于佛教寺院的散体之文为①研究对象,以《全宋文》
3、为操作平台,考察文人与佛教之关系。佛教的发展,常体现于这样几个方面:高僧大德,俊才云蒸;寺院经济,实力雄厚;僧人队伍,不断壮大;寺院建筑,趋于完备。从这些层面,可对一个阶段佛教生存状况作出准确考量。63文艺研究2010年第8期如果唐至五代时期,中国禅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内涵即禅学思想方面的丰富与发展,那么,北宋禅宗承接晚唐五代绪余,其发展主要倾向于外延即寺院经营方面的扩大。寺院的经营状况,表征着佛教在特定时空的生存状态。而各地丛林在多种机缘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演进中,其盈缩兴替直接外显于寺院建筑的面貌上。虽然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这些处于山巅水涯的寺院,面对岁月风雨的剥蚀,随着
4、丛林风云际会的变迁,难免衰朽乃至于隳毁之命运。当一位新任住持目睹此景,往往会激起其重修寺院之宏愿。就这样,各地寺院在修而毁、毁而修的循环中艰难行进,见证着佛教本身的盛衰与浮沉。对一座残毁破旧寺院进行全面整修,绝非易事。北宋政府虽然对佛教采取理性扶持态度,但由于对北方辽、西夏等的妥协退让,纳金求和,加之自然灾害,财政收入总是捉襟见肘。因此,各地寺院的修葺,基本仰仗住持僧的多方筹集。资金的准备和工程的展开,对主事僧的能力是严峻的考验。有时一位禅师耗尽毕生心血都不②能完成任务。故郭祥正慨然曰:“盖院之兴废系乎主者之才否。”一旦修葺告竣,便意味着一方丛林可能重新步入轨道,迎来发展壮大
5、的新时期。当然,对此盛举不能没有说法。于是,需要有一篇足够分量的文章,将此盛事记录下来,勒于石碑,以垂后世。不过,此心此念,质言之,有乖于佛学本旨,却恰恰反映了主事者对声名的看重,以及禅宗世俗化的发展态势。那么,这样的文字由谁来写?按理说,请一位丛林硕德执笔,未尝不可。然而,实际上,北宋时期,这类文章多半由文人受托撰写。何以如此?这是由佛教在北宋文化语境中的角色所决定的。虽为宗教,北宋佛教并无任性逍遥之洒脱,相反,它从未淡出朝廷的视野,而是被有效纳入大宋帝国文化建设的框架之中,且得履行辅助教化之义务。就此意义而言,丛林须看朝廷眼色,僧人须仰官家鼻息。一方丛林的生存,与朝廷和士
6、大夫的态度密切相关,因此请托文人撰文,是寻求佛教外护的一种表达。当然,请文人书写,并非不得已,通常情况是,僧人主动恳请,且愿望强烈。如沈括《筠州兴国寺禅悦堂记元丰三年二月》云:后十四年,予自禁廷谪守宣州。一日,典客以佛者见,望其貌则静也。徐问其所从来,曰:客高安郡之兴国寺,即其庐为浮图,高数百尺。而又使郡人吴文忠与其弟文赞赋泉二百万,辟大堂于其下。堂成,榜其目曰“禅悦”,而未有以传其绩。所以轻千里,蔑山川之阻③以至于宣,将予是请。筠州兴国寺禅悦堂建成,寺僧不远千里,从江西筠州赶到安徽宣州,请沈括为之撰文。其诚挚之意可以想见。北宋数以千计的寺院之文,在书写模式方面,有其特点。首
7、先,文体多样,针对性强,极富表现力;常用文体为记、叙、序、碑、铭、赞等。其次,行文骈散不拘,因内容而异。大致说来,记、叙、序,以散为主,辅以骈句;而碑、铭类,则先碑以散,后铭以骈,碑主铭次。太祖、太宗时期之文,总体上有明显的骈俪倾向,藻丽色彩较浓;真宗以后渐趋朴实之散体。复次,说理、叙事、写景相结合的结构模式;不同的文章结体有异,但有一点基本一致,即叙事多安排在说理和写景之后,说理与写景则互有先后。这种异彩纷呈的寺院书写,建立起了佛教与文人的对话机制,传达出二者耐人寻味的互动与互塑关系。二、寺院书写的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