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60202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生本与师本互补的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本与师本互补的教学初探内容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学应运而起,“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关键词:生本教学;师本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任何教法的改变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大力提倡生本教学而未能完全掌握其法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就犹如“邯郸学步”只会丢掉了自己的优点、本领,而学到的是令
2、人啼笑皆非的步法。所谓教无定法,我认为如能把生本教学与师本教学的优点互相补充发挥作用,创造适合个人风格的一般教法,定会减少很多对生本教学是否行得通的疑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1]即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3、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在给学生打下扎实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的要求很符合生本教学的理念,也兼有传统的师本教学理念。一、两种教学优缺点的比较7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教师也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
4、自在的放飞。但这样的课堂没有限制,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学生未必都有判断取舍值得学习的知识的能力,学生获得的知识可能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教学内容也未必能够讲解传授到位。师本教学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上课听讲、课后背诵复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让学校成为工厂,学生成为产品,教师就是加工的机器,它追求的是效率。师本更偏重知识的传授,生本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获得。毫无疑问,生本的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更为有利的。在素
5、质教育之下,生本教学的理念比师本教学更为先进。分析现在中国的国情,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与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而且必须用分数来区分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只能用成绩来衡量。而新世纪的90后一代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过艰苦的生活,所以学生中有目标学习的勤奋者不多,向师性也远不及以前,而且自主性很强,并不会盲目地相信老师,所以开展教学用师本单向讲授式的课堂,很难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恰恰生本教学高度尊重学生,认为“要想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生本教育模式,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认识学生的自我实在性、整体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
6、。”[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了师本教学这一缺陷。而师本教学的7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又补充了生本教学只靠自学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缺点。二、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为了能掌握生本的理念,我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阅读郭思乐教授的文章,利用课余时间从他的著书、网上、教育杂志等途径搜集、阅读别人的经验总结等。珍惜机会,多外出听生本的课,听专家及教研员的介绍,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与同行交流。我发现这些活动每次都使我有很多的收获,每一次的学习与交流都给我带来许多的灵感。结合师本教学,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7、的总结:(一)“不打无准备的仗”。高度重视课前的预习,设计合理的前置作业,内容安排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同时要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对于课前准备再多课堂也无法展示的问题,我就在课堂上多设小组内交流的环节,让相对后进或不敢当着全班发表看法的同学能在小组内先发言,就尽量避免了没有全面提问学生发言而打击积极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更好的准备回答。(二)重点指导“自由谈感受”的环节。我认为这一环节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决不能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乱谈,想要学生是在真正的在讨论问题,进行交流,就要对他们谈的内容作指导。我是以提示的形式
8、,让学生可以针对中心思想、结构、语句特点、选材、(环境、人物)描写、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这样学生就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围绕上面的要点来谈就已经分析了文章,理解了生活的道理,同时训练了做考题的思路。(三)课堂内外的做法。我重视课堂讨论,在课堂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