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猫》的教学设计

15.《猫》的教学设计

ID:37642199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15.《猫》的教学设计_第1页
15.《猫》的教学设计_第2页
15.《猫》的教学设计_第3页
15.《猫》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15.《猫》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猫》教学设计四年级六班:王玉兰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第十三课中

2、,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板书课题,齐读)2、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字词。(1)出示“性格   贪玩   尽职   抓痒   稿纸   跌倒   撞疼   开辟”等指生认读。(2)出示“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认读,重点

3、指导“屏”、“折”的读音。3、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四人小组分组读文,检查读书情况。(2)丰子恺先生主要写了鹅的吃相,老舍先生主要写了猫的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出相应句子)(2)哪些段落写的是猫“性格古怪”?第四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三、探究“古怪”。导语:课文四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段落写的是性格古怪,看来这个“古怪”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一下(板书:古怪)。1、指生试着初步解释“古怪”的意思。2、指生读第一段,体会: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交流: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体会,并读出相应句子

4、,教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重点指导“贪玩、尽职”。贪玩:(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2)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换词释义:“谁能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答)(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生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尽职:(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2)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指生解释“屏息凝视”

5、。(3)动作模仿,体会“尽职”。导语:“我们一起来‘屏息凝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半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仍然--------”(学生动作模仿,补充词语)过渡:“多尽职的猫啊,真是不捉到老鼠誓不罢手。谁来读读这句话,把猫的决心、尽职劲儿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4、猫的特点还不止这三个呢!自由读2、3自然段,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后回答,教师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5

6、、总结“古怪”。(看板书)现在你对这只猫有什么评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种矛盾的性格就叫古怪。”)四、再读1——3段,体会“喜爱”。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1——3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的句子。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3、指生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1)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读。(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是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

7、指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4、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六、扩展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2、指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板书设计:15、猫老实胆小 贪玩古怪尽职勇敢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