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单元 因数倍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主备人:关文志)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活动,理解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了解倍数、因数的关系,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关系。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质数还是合数。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猜想、检验等方法发现一类自然数的共同特征,感悟自然数之间丰富而奇妙的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二、本单元重难点、关键、易混点1、重点:理解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意义。掌握2、3、5的倍数特征。2、难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易混概念的辨析3、关键:选择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加强概念对比,建立清晰的倍数、因数概念。重视数学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有效突破难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索,加强生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三、本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倍数与因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
3、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掌握了非零自然数的乘法关系、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3,5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
4、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避免了由此带来的一些小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四、教材编写特点1、精简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1)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2、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3、
5、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教材在相关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五、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将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揭示它们的规律,从而区分这些
6、概念.3.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4.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本单元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测评反思、情景激励、导学探究、定教释疑、精炼达标。学法指导上体现设置丰富问题情景、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精讲点拨知识演练、自学讨论相结合等策略。本单元教学策略下面以因数和倍数概念教学为例说一说基本策略。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意义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感悟。例如:《倍数和因数》第一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不单单是一组算式,有2×6=1
7、2,3×4=12,1×12=12等等。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编一些算式,通过举例、选择典型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目的就是为学生从数的特征上感知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的共同属性,使学生学会抽象。作为共同属性应该是指,虽然观察的对象不一样,却总有其共同的特点。如:20的因数有:1、2、4、5、10、2015的因数有:1、3、5、1518的因数有:1、2、3、6、9、1819的因数有:1、19比较有什么发现,得出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再来看看3的倍数,有哪些呢?2的倍数、5的倍数呢?这
8、一环节的教学要点是在感悟的基础上概括出“因数和倍数”的特征。借助比较、讨论、强化,使学生形成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