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

ID:37621497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6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_第1页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_第2页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_第3页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_第4页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11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初升高指导资料:现代文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语文阅读小技巧一、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答问题时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虽答题但不得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所以每一道题的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2、能用原文的话回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正确。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要详

2、细出现承上面的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4、不用修辞性语言答题。通俗地说,文章为表现需要是“湿乎乎”的,而你的答案为明了需要是“干巴巴”的,有些考生在答题时所用语言比文章本身还要有文采、有内涵,试问阅卷老师尚需体会分析才能明了的答案,如何能让别人看得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简单地说,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二、注意固定题型。阅读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文法常识,例如很多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开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为下文作铺垫等;中间部分文段主要是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一段

3、是与上文呼应,升华主题;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态等;运用修辞都各有固定作用。这类题变化不大,考生要做到心里有底。三、要学会揣摩答案,揣摩的主要依据就是题目本身,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本身的语言顺序组织自己的答题语言顺序。看“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必要时将题目片断做到答案之中。另外,还要有其注意例如“联系文章”、“从第几段来看”等等隐含提示信息。这些对于自己答题方向都有暗示作用。第二部分: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4、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四、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要明白作用)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为的方法:语言、动作、肖像、心理。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节。十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四、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五、论据分

5、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六、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十七、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议论文的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9十九、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二十、其他:中考固定答题结构:(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某句话在文首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某句话在文未的作用:

6、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他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3)结合感情。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答题形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形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夸张:更鲜明地突出了……(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于用了比喻、排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

7、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以后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

8、么地方)什么人做什么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