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0391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浅谈学校校本教研现状及改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及改进策略——教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赵丽娜18008315690陈礼18008315759重庆复旦中学校本教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校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当今校本教研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教学管理和教研制度。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对象,师生共同发展是校
2、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校本教研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高效积极的教学氛围。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校本教研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1、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尚未转变自身角色,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就没有自主的教学研究,这样就不存在校本研究的实际效果。2、教育体制和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以学生考试为指导,使得教师把注意力盯在分数上,并且各自为政,无心也无力进行教学研究。多年来,教研活动单一、形式单调,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此司空见惯,造成了教师教研的倦怠心理和从众心理。3、相当一部分教
3、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成为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障碍。教师课务重、作业多,又要应试,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时间开展校本教研。有位班主任曾经说过:“我很想参加教研,但学校的任务太多了,还要照看家庭,就没有时间了,精力也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研组对教师研究还是以管理联络为主(教师办公的组织结构还是以年级组为基本单位),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很少得到及时、具体的指导。由于教研组管理上对研究过程的乏力,导致教师没有把教育教学法实践的改进作为研究的中心。5、理论指导的缺失成为制约我校校本教研的“瓶颈”。目前我校校
4、本教研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原因就在于校本教研还局限在凭经验、凭权威的圈子里;教研内容形式仍然固定于教材教法的介绍,进度、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有的教研组甚至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靠的是经验总结,缺少理论的提升和引领。因此,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资源有限、信息不畅、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有心进行校本教研的老师能力和信心不足。46、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激励机制应伴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步产生,在管理机制上,尽最大可能的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
5、研,逐步提高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制约很多中小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因素,使得校本教研走过场,流于形式。所以,改革机制,为教师减负,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已成为破解我校校本教研难点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问题,参考理论书籍及同行学校的做法。我们对我校校本教研的改进提出以下策略:1、校本教研制度的价值取向要由“要我教研”向“我要教研”转变。以激发教师专业探索、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主、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行为、培育良好职业体验为主旨。要让广大教师明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研究,而是
6、为了使教学质量更高,效率更高,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学与研究是共生共促的关系,教师的研究就存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就是研究者。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摸索、一种收获。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在校本教研中体会到方便轻松、收获成果、体验快乐,使得教研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那么他就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教研组的力量,把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会自愿成为研究的主人。仅仅有“我要教研”的意识是不够的,众所周知,“有自己的想法是跟别人交流
7、的前提。”所以,教师还必须有自主教研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的习惯、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反思记录的习惯。很多老师不是不想搞教研,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更不可能在研究过程中有设计方案、实施和调整方案的能力、整理和评价研究结果的能力了。更多的老师能够提出问题,但是,不注意用心积累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在脑子里过一过之后就把所有责任归到了学生身上,然后自己就释然了。比如“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睡觉?”“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课堂回答我的问题?”、“我讲课那么用心,那么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
8、上课也很注意听讲,为什么就是考不好?”、“为什么学生有一个地方没听懂,就不想听后面的内容了?”“为什么我讲了那么多遍,他们还是听不懂?”殊不知有些老师根本没有讲到问题的本质,或者是讲法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或者是本身疲于上课,无暇顾及学生真正的感受。2、我校每次半期和期末之后都要进行成绩分析,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学校希望激发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但这势必导致同一备课组内老师们的“内部斗争”。不良的风气严重削弱和破坏了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力量,使得每个人4不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大家,进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