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

ID:37615520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_第1页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_第2页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_第3页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昼夜交替现象》研究课教案:杭州市文澜小学余化龙(参考:刘洋.《昼夜交替现象》[J].科学课,2015(1))【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一个传统的教学主题,无论是最初的《自然》教材,还《科学》教材中,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昼夜交替现象》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主要是充分展显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教材主要安排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昼夜交替的假说;二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教材在设计上按照“假说—验证—解释”的结构来编写。【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

2、然通过电视或书籍等渠道,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由于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原有认知受到经验、情境、知觉特点等要素影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观点,学生个体群体的认知都包含着多种水平的混合。同时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对众多的事实无法分辨,将事实、证据、观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

3、验搜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重难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器材准备】教师:课件、实验记录表、班级记录表学生(二人组):地球仪、及时贴五角星、手电筒、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很常见但又特别值得研究的自然现象。(板书:昼夜交替现象)2.昼是什么意思?夜是什么意思?昼

4、夜交替又是什么意思?3.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在记录纸上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猜测如下我用画图和文字来表示(图尽量画大一些)4.教师巡视。二、分享假说1.学生分享交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我的猜测太阳地球自转绕地球转不动自转公转不动2.教师适时示范自转和公转画图的方法。三、模拟假说1.我们有这么多不同的想法。到底哪个猜测能够实现昼夜交替呢?通常来说我们需要怎么做?2.科学家一般在做实验之前,会把自己的观点梳理一遍,让自己的观点更清晰。这样会更清楚到底该怎样做实验,今天我们也像科学家这样,把自己

5、的观点梳理清楚再做实验。3.教师示范梳理猜测:梳理和检测我的猜测(打√)我的猜测检测结果太阳地球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自转绕地球转不动自转公转不动左边三栏是猜测,右边是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要等检测完才填。三种状态(自转、公转、不动),猜测后在相应空格打√。4.学生梳理自己的昼夜交替成因的观点。5.出示实验提示(1)掌握好“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一照亮半个地球。(2)红点表示我们的位置,被“阳光”照到是昼,没有被“阳光”照到时是夜。(3)轮流实验,检测自己的猜测,同桌帮忙。(4)边实验边记录。6.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三、分享结果1.组织学生

6、交流的实验记录:2.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张贴到的班级记录表。3.适时投影检测结果,主动质疑记录表中的观点,并适时结合演示实验:四、重新建构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过质疑-举证-模拟实验,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到底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什么,模拟实验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证据。2.结合黑板上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把反思记录下来,也可以把新的问题记录到“我的新认识”里面。【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学习单】我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

7、因猜测如下我用画图和文字来表示(图尽量画大一些)梳理和检测我的猜测(打√)我的猜测检测结果太阳地球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自转绕地球转不动自转公转不动检测方法:(1)掌握好“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一照亮半个地球。(2)红点表示我们的位置,被“阳光”照到是昼,没有被“阳光”照到时是夜。(3)轮流实验,检测自己的猜测,同桌帮忙。(4)边实验边记录。我的新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