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97814
大小:971.3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2
《青年身心发展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身心发展的理论个体的身心发展问题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之一,学习和研究有关身心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大学生认识自我,按照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讲着重谈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心理学界不同学派有关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身心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终其一生的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其本质上讲,这一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范围扩大、反映能力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学第
2、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顺序性1、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前进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都是逐渐地、持续地由低向高、由简到繁发展着。2、顺序性: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顺序。如思维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都是如此。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1、发展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壮年期(25~55)老年期55以上
3、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2、心理年在每个年龄段个体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龄特征: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标志着不同年龄段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研究始于: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茨(Lorenz,Konrad,1903~)在1937年发表的《鸟类的情感世界》中首次提出“印刻(imprinting)”一词。“印刻”指个体出生后不久的一种本能的特殊学习方式。英国动物心理学家斯堡丁(Spalding,1954)的雏鹅实验。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心理学家海斯(Hess,1972)的雏鸭实验印刻现象在人类身上是否存在?已有的结论(1)产前环境对胎
4、儿的影响(2)婴儿期情绪发展不顺利可能影响以后的人际关系(3)儿童期(1~12岁)言语学习机会被剥夺,以后言语能力发展不顺利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期次期名发展重点期限1产前期生理发展从受孕到出生2婴儿期动作、语言、社会依附从出生到两岁3前儿童期口语、识别自身性别、完成入学准备2~64后儿童期认知发展、动作技能、社会技能发展6~135青年期认知发展、人格发展、两性关系建立13~206壮年期职业与家庭、父母角色、社会角色实现20~457中年期事业发展到顶点、考虑重新调整生活45~658老年期退休享受家居生活,自主休闲与工作65岁以上9寿终期面对不可回避问题的身心适应台湾学者张春兴
5、教授将人生全程分为九个时期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哈维赫斯特(Havighurst)提出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到前儿童期(1~6岁):(1)会走路;(2)会吃固体食物;(3)会说话;(4)养成大小便卫生习惯;(5)性别认定并能表现合于性别之仪态;(6)对简单事理能辨别是非;(7)初具道德观念;(8)开始识字阅读;(9)开始理解抽象的表意行为(懂得察颜观色)。2、后儿童期(6~13岁):(1)能够表现体操活动中的动作技能;(2)能与同辈游伴相处;(3)能扮演适度性别角色;(4)学到基本的读、写、算等能力;(5)了解自己是成长的个体;(6)继续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
6、;(7)开始有独立倾向;(8)渐具民主倾向的社会态度。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3、青年期(13~18岁):(1)身体器官与情绪表达趋于成熟;(2)能与同辈中异性相处;(3)能适度扮演带有性别的社会角色;(4)接纳自己的身体容貌;(5)情绪趋于独立,不再事事依赖父母;(6)考虑选择对象为将来婚姻准备:(7)学习专长做将来就业准备;(8)在行为导向上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伦理标准。4、壮年期(18~35岁):(1)选择配偶结婚;(2)能与配偶和睦相处过亲密生活;(3)具养家顾口能力;(4)开创自己的事业;(5)负起公民的责任:(6)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
7、理论5、中年期(35~60岁):(1)提拔青年人;(2)完成社会责任;(3)享受成就的满足;(4)能适应中年期的身体变化;(5)奉养年迈的父母。6、老年期(60岁以上):(1)能适应逐渐衰弱的身体;(2)能忍受丧偶之痛;(3)能在经济上支持退休生活;(4)能与同辈老年人和睦相处。《发展任务与教育》(1951)大学生心理学第二讲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个别差异(individualdiffer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