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

ID:37589125

大小:2.0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25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_第1页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_第2页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_第3页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_第4页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_第5页
资源描述:

《休耕水田水生动物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休耕水田水生動物相調查與復育賴弘智1、施志昀21國立嘉義大學水產生物系2國立澎湖技術學院水產養殖系大綱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步驟與方法結果與討論研究背景與目的台灣水田面積廣大,直至目前仍為農村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早期由於工業化、水泥化與化學肥料藥物使用尚未普遍,水田的耕作方式多以傳統方式進行,例如使用有機肥,或以人工除草等方式進行,因而水生生物繁多,水田與其周圍灌溉渠道所構成的生態類型趨近於自然濕地系統,常見的水生生物有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Misgurnusdabryanus)、黃鱔(Flutaalba)、鯽魚(Carassiusa

2、uratus)、塘虱魚(Clariasfuscus)、七星鱧(Channaasiatica)、蝦類、蟹類、蛙類、鳥類……等(趙,1996;曾,1990;呂,1990)。在早期農村生活條件不佳且肉類蛋白不足的情況下,農民常捕捉水田中生物食用,補充飲食上較為缺乏的動物性蛋白質(施,1987)。因此,早期水田耕作方式除了具有生產與生活的功能外,亦具備了生態上之功能。但隨著農業耕作技術的改良,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被大量使用,加上人為設施增加,例如灌溉溝渠水泥化等,使得生活在水田中的水生生物不僅多數遭受化學藥品毒害死亡,其棲息、生存環境或遷移洄游路徑也多遭破壞殆盡(施和游,19

3、98;施和游,1999),因而導致水田的生態功能幾乎消失殆盡。台灣目前由於農村人口老化,種植水稻利潤降低,使得休耕水田已有日漸增加的現象(朱等,1999),在加入WTO後,面臨低價進口稻米的競爭,傳統的水田耕作方式所受到的衝擊更逐漸加大,可預期休耕面積也會隨之增加。目前面臨越來越多的休耕水田情況下,除了傳統上種植田菁等綠肥作物之外,是否也可能加以善用,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水生生態環境,建立一濕地生態體系?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步驟與方法結果與討論因此本研究第一階段期望藉由瞭解水田休耕後,其水生生物相的建立與變化情形,進而瞭解其在生態保育上所可能扮演的角色。第二階段的研究重點

4、在於將休耕水田蓄水深度增加後,是否可改善前述一般蓄水休耕水田所發現之水生動物相種類較貧乏的缺點。第三階段的研究重點在於瞭解人為干擾對於休耕水田水生生態系的影響。水生動物相調查種類包括動物性浮游生物、底棲動物以及魚類等,此外,也可藉由種類與數量上的統計,得到其生物歧異度變化資料,以期能瞭解蓄水深度增加後的休耕水田,其水生生態系統的演替現象,並評估對周遭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步驟與方法結果與討論第一階段1.水田若以一般傳統方式進行休耕,則水量會受到降雨顯著影響,其中水生動物相也相對受到顯著影響,導致水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有相當大的變化。一般休耕水田在旱季易有乾

5、涸現象,水生生物無法生存。2.長年有水的休耕水田區,其水生動物存在時間較長,種類與數量也較豐富,但仍然因為水淺、水體範圍小、水質變化大,使得出現的水生動物多以耐污染與惡劣環境的種類為主,有搖蚊幼蟲、龍虱、蛙類、螺類(福壽螺)與魚類(鱧魚)等。3.基本上,水田休耕後若能長期保持有水,所產生的水生動物相雖有其特別之處,但並不足以形成一完整的水生生態系,若需要利用休耕水田作為生物生態保育區或溼地生態教育區,則需要再更進一步整理規劃。第二階段1.休耕水田蓄水深度增加至30–45公分後,有助於水質、水文狀況與水量的穩定,且可保持終年有水的狀態。2.休耕水田蓄水深度增加後,兩個

6、樣區所發現的浮游動物種類數較未加深者減少,但所發現的魚類、底棲大型甲殼類、螺貝類、兩棲類與爬蟲類種類與數目皆有增加,有大肚魚、鯽魚、大口螺、蝦類(克氏原虫刺蛄)、澤龜與蛇類等。因此休耕水田水深增加後應有助於增加生態多樣性。3.前來覓食與飲水的水鳥(如燕子或白鷺鷥等)數量均有增加,顯示試驗水田區與周遭區域的生態有良性發展的傾向。第三階段1.都會周圍的休耕水田樣區,水質易受生活廢污水影響,樣區內有大量食蚊魚(Gambusiaaffinis)、福壽螺(Ampullariuminsularum),以及數量較少的臺灣椎實螺(Radixauriculariaswinhoei)和

7、網蜷(Tiaragranifera)。2.在遠離市區且未受外來種干擾的休耕水田則水質良好,並發現有野外幾近於絕跡的青魚將魚(Oryziaslatipes)與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此外,也採集到台灣蜆(Cyrenobatissasubsulcata)成體與幼苗。其中青魚將魚甚至在農委會78年的野生動物資料調查手冊中,已經被列為絕跡的種類,而早期滿佈水田的圓田螺也能在休耕水田中再度尋獲實屬難得。顯見許多稀有原生性水生生物可在休耕水田內棲息與繁殖。3.觀察結果發現,減低休耕水田與周圍灌溉水渠的人為干擾,可能有助於原生性水生動物相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