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ID:37588831

大小: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1页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2页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3页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4页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城镇建立时间晚,发展基础弱,保障项目不全,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内容及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本文首先对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回顾了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跑西了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及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目录摘要1关键词农民;社会保障;权利;1一、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

2、性2(一)完善农民社保制度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2(二)享有社会保障是农民群体的基本权利3二、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3(一)最初的社会救济制度3(二)联产承包责任制4(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5(四)农村合作医疗制5三、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及原因6(一)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6(二)造成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的原因71、思想观念方面原因7一些思想观念客观上阻碍了农民社保问题的解决。一是认为政府社会保障负担已经很重,无力承担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二是认为农民虽然从事工人职业,但他们仍是农民,还有农村的土地赖以保障,不必考虑

3、他们的社保问题。2、农民自身的原因7四、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解决原则与对策8(一)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解决原则81、适度保障原则8(二)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解决对策81、加强政府意识、完善制度建设82、扩宽资金筹措渠道93、促进农民社会保障的规范化管理94、改农村社会保障的自愿参保为强制参保105、建立农村社会保障长效增长的筹资机制106、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配套设施建设10参考文献11一、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一)完善农民社保制度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从我国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变更,经历了阶级关系的转变,在

4、这个过程中农业始终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农民始终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力,并且农民群体占据了我国人口中的大部分比例,重视农业、重视农村重视农民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建立保障,所以一些认为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与当前社会经济增长冲突的声音是片面的。农民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反观农民的民生现状不难发现,在社会中,农民与城市工人或者是官员相比都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社会地位上,主要体现在收入低、话语权低、文化素质低尤其是社会保障低。所以农民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只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才能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才能为我国

5、经济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二)享有社会保障是农民群体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权又称为福利权,是我国公民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中第45条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中国农民群体当然属于中华共和国公民,所以农民群体应当享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并且受到宪法的保护。有些人提出我国国家财力有限,应当以发展优先与效率优先的原则为基础以城市为重点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也有人提出农民有土地保障,可以用土地来换保障,但是首先应该考虑到当前农民群体需要农村社会保障体

6、系的完善,即使不能实现城乡平衡发展,也应该给予农民一定的社会保障,即使是最低的社会保障也会对农民的民生以及农业的发展产生推动的作用;其次当前农民群体已经有一部分走向非农化道路,这一部分农民群体如农民或者失地农民由于没有土地或土地减少已经存在生活风险,所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目前面临着新的环境,应当得到重视。二、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一)最初的社会救济制度在中国农村,最为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1949年建国伊始就着手建立,在建国后一年多时间里,紧急救济了100多万贫困人口。这一阶段的实践在中国农村人口的心目中

7、树立起政府“救灾救难”的形象。到5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村中实现了合作化,农民的生、老、病、死都靠着合作社和后来的人民公社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集体福利为主要手段,即使是年老残疾、体弱多病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社、队分配力所能及的轻活,同样记工分,同样参加年终分配,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对于孤寡老人,也开始实行以由集体供养的内容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和(老人)保葬或(孤儿)保教”的“五保”制度。在这一阶段,政府的救济反而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这一阶段的实践使中国农民把社区当成了他们可信赖的保护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

8、扶持”的中国传统文化,加上50年代初的政府救济和50年代中后期的集体福利(实际上是社区福利)的实践,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村“政府加社区”的社会福利大框架。(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中国的农村经济迅速繁荣,农民的收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