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

ID:37572952

大小:424.01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5-25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_第1页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_第2页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_第3页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_第4页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的逻辑结构在我看来,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中国古代以原始形态出现的逻辑学。尽管后来的发展没有形成类似亚里士多德《工具论》那样的系统理论形态。但是,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表现形式不同。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直接源自认识能力、反思深度和逻辑思维的特点不同。当我提出剖析老子的《道德经》就如同批改小学生的作业一样,人们对此狂言不屑一顾。然而,当我把老子《道德经》各章的逻辑结构图展示出来之后。人们对老子在逻辑学方面探讨的成果就会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在这些逻辑结构图中,只有逻辑符号是老子创作《道德经》时的思想脉络,而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即图上标注出

2、来的认识形式、认识方法、逻辑概念等等,都是时代哲学理论添加在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关系中的产物,它不是老子自身具有的哲学理念,而是时代哲学展示出来的内容。逻辑符号是无形的连接,而概念则把各个环节之间的属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老子的“道论”停留在抽象的形式上面,属于没有内容的逻辑规则。而时代哲学理论展示的“道论”,将这些抽象的思想火花包含的内容以清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老子的《道德经》共计八十一章,这是普遍认可的结论。在这八十一章中,第四十二章是全书的核心。它以高度的思辨性展示了老子哲学理念的特点:系统认识论和动态同一的逻辑规则。一个研究老子哲学的专家和学者,如果连哲学

3、理论中的“一、二、三”和万物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清楚的话,他是没有资格来解说老子《道德经》的。也就是说,他只是站在老子认识论模式之下仰望着山顶上的《道德经》,以盲人摸象的形式揣摩老子讲述的“道”。只有理解了我绘制的“图解”中的“一、二、三”和万物的关系,才具有了研究老子哲学的上岗证书。不要看市面上解说老子的书种类繁多,大多都是市场经济、物质利益推动的结果。具有真知灼见的没有一个。为此,我的逻辑结构剖析只能从中挑选一种形式。我的挑选原则一是大众比较认可的,二是逐句解说的形式。不能采取文学中的段落大意的形式。为此,我采用了张松如先生著的《老子说解》。如果您认为他的解说不到位的话,就把您

4、自己的解说添加到老子《道德经》的相应部位,这种解说形式的改动丝毫也不会影响到逻辑结构的形式和特点。除非在老子阐述的观点环节增加了或者减少了内容,它才会涉及到局部章节自身具有的逻辑结构形式。否则的话,没有老子原文环节出现的质变,无论你怎样解说老子的原话,都不会改变我绘制的逻辑结构图形。因为逻辑结构把握的是观点之间的联系,它与里面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内容改动之后,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是逻辑分析的特点:它要深入到老子认识论的属性环节,而不是停留在解说老子讲述的观点环节。逻辑是论证的形式。哲学理论本质上属于论证的科学。这一观点最初来自黑格尔的阐述。哲学的论证与经验理论

5、不同,它不是单一的举例说明形式,而是实例和逻辑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实例表明观点自身具有的客观性,逻辑表明观点自身具有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也就是说,逻辑的属性是观点自身具有的普遍适用性程度,它并不直接涉及到观点本身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具体说来,老子的观点是构成逻辑分析的本原,基础,而各种解说都是作者对老子观点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是对老子《道德经》的演绎。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对老子《道德经》进行的改编。就像同一个题材的创作剧本,人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样式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舞剧、京剧等等一样,这些改编之后的形式都是改编者本人的作品而不是原著。-1-这样说来,无论作者给自己的解说

6、起了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如《还吾老子》、《老子新解》、《老子秘语》,还是《老子今说》、《我看老子》、《我观老子》……,以及我撰写的《图解老子的“道论”》,这些都不是老子的原著,而是对老子原著进行的改编。为什么有了老子的《道德经》原著,还需要后人不断地进行改编呢?改编的意义何在呢?一句话,古为今用。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属于精神财富,它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我们后人需要将它发扬光大,需要将老子的智慧继承下来,发展起来,从而改变目前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它以科学发展观的形式出现。所以,现实中才会有各种形式的老子解说和老子研究成果。可见,这种研究绝对不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老子,

7、而是在研究中创新和发展人类智慧已经取得的成果。为此,人们大可不必为我们的图解与老子《道德经》不一致感到震惊,感到不可理解。因为我们的图解已经将老子无法说清楚的“道”以清晰的语言和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是继承和发展,就是理论上的创新。“无”是老子“大道”的内涵,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将“无”转化为“有”,如果还依然停留在“无”的层次上,这样的研究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发展呢?所以,在我们绘制的逻辑图中,逻辑符号就代表着老子的“无”,而概念的解说则使它从“无”变“有”,从而发生了质变和飞跃。有无一体,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