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66458
大小:240.2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2
《经典材料百变通以一当十出佳作-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些同学为写议论文没有论据而苦恼,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可靠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7/17/20211经典材料百变通以一当十出佳作——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7/17/20212训练题:A、我们熟悉的事例:中考高考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1、转折;(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就是自己的一个重大的转折。)2、选择;(能参加高考,是三年前“读普高还是读职高”选择的结果。)3、诚信;(考试是否作弊、高考移民等都体现出了我们的诚信度。)4、知识改变命运。7/17/20213B、我们熟悉的事例:老师训斥学生过于刻薄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1、转折;(很容易
2、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成为学生学业成绩、性格爱好的转折。)2、选择;(面对学生的出格,老师可以有引导、宽容、温和批评、刻薄等等的不同选择。)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老师和学生都移植注入宽容、大器的记忆。)7/17/20214从以上两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便可用于不同的作文题;同一主题,由于各人的感悟不一,可通过不同的事例来展现!普通的事例尚且可以这样使用,那么,经典的材料能不能做到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地使用呢?7/17/20215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1、运用“经典材料”的优势: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
3、地说有以下优势:7/17/20216A、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握;B、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C、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易于操作;D、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E、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中普遍运用。7/17/20217“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做到以一当十?回答是肯定的。只要稍微圆通一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话题、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
4、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7/17/20218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7/17/20219经典材料通用示范:以“陶渊明”的材料,来应对一些高考作文题目的写作。7/17/202110(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
5、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17/202111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
6、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7/17/202112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
7、会非常可怕。7/17/202113(2)08天津卷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7/17/20211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呢?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